时间: 2025-05-10 10: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5:15
孟浩然的《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原文如下: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常常想在一处小丘上安卧,却苦于没有可以依赖的资源;北方的土地并不是我所愿意去的地方,而东边的树林让我怀念我的老师。随着岁月流逝,桂花的金黄已然燃尽,我年轻时的壮志也逐年衰退。每当傍晚凉风吹来时,听到蝉鸣让我倍感悲伤。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逸少,湖北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主要主题,独具一格,常被与王维相提并论。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盛秋时节,孟浩然在秦中游历,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在秋日中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开头用“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困难重重,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生活。接着,诗人提到“北土非吾愿”,反映出他对北方的排斥和对东林的怀念,这种对比加深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在“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中,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他的壮志,生命的无常使他更加感到无奈。最后一句“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则用凉风和蝉鸣来渲染气氛,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展现出诗人在秋天的凄凉与悲伤。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落差。
诗人渴望哪种生活?
A. 热闹生活
B. 宁静生活
C. 奢华生活
诗中提到的“东林”指的是:
A. 西边的树林
B. 东边的树林
C. 南边的树林
“黄金燃桂尽”中,“黄金”比喻的是:
A. 财富
B. 美好时光
C. 友谊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