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41
清瑟怨遥夜,
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
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
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
秋雁又南回。
在这清冷的夜晚,我用瑟琴发出怨恨的声响,
琴弦被风雨吹拂得哀伤无比。
孤单的灯光下,我听见楚地的号角声,
残月照在章台的边缘。
芳草已被晚云笼罩,
故人却始终未能来到。
乡书无法寄送,
只见秋雁再次南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庄,字端己,号山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47年,卒于910年。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以五言律诗和词作闻名,擅长描绘离愁别绪和孤独感。
创作背景:
《章台夜思》创作于韦庄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遭遇困苦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深切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章台夜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律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清瑟怨遥夜”以瑟琴的声音引入,暗示了夜的寂静与内心的苦闷,接下来的“绕弦风雨哀”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渲染,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显得孤寂。接着,诗人独坐孤灯之下,听到楚地的号角,唤起对故人的思念与离愁。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残月映照着章台,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诗人描绘了芳草凋零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对故人的期盼。最后,诗人感叹乡书无法寄送,秋雁又南飞,表达了无奈与失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无尽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与故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在孤独环境中,思念带来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章台夜思》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富贵
D. 安宁
“乡书不可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高兴
D. 安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清瑟(sè)怨(yuàn)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下:落下。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yàn)又南回。 芳草: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殊:竟,尚。乡书:指家书,家信。不可寄:是说无法寄。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