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8:26
原文展示:
己酉八月廿三日雨至廿六日乃开霁赋五言呈德常 倪瓒 〔元代〕
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 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 酒向邻家贳,杯从野老持。 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
白话文翻译:
连绵的雨水使得琴弦松弛,沿着台阶生长的苔藓更加茂盛。 泥泞的道路上人们正艰难行走,而我暂且在这茅屋中安顿。 向邻居赊来酒,从野老手中接过酒杯。 我应该从此离去,到海上等待安期生的到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在雨后的宁静生活和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连绵雨后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首句“积雨琴丝缓,沿阶藓碧滋”通过对琴弦松弛和苔藓茂盛的描绘,传达了雨后的宁静和生机。中间两句“泥途方汩没,茅屋且栖迟”则表现了作者在简朴生活中的安顿和对世俗的淡泊。最后两句“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则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的向往。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积雨琴丝缓”中的“琴丝缓”比喻什么? A. 雨水的连绵不断 B. 琴弦的松弛 C. 苔藓的茂盛 答案:A
诗中“沿阶藓碧滋”中的“藓碧滋”拟人化地描绘了什么? A. 雨水的连绵不断 B. 琴弦的松弛 C. 苔藓的茂盛 答案:C
诗中“便应从此去,海上候安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B. 对仙境的向往 C. 对世俗的淡泊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