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倪瓒枯木竹石小轴

《倪瓒枯木竹石小轴》

时间: 2025-05-04 01:01:36

诗句

老树生机息,疏筠静影澄。

槃陀文石侧,几个定中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36

原文展示

老树生机息,疏筠静影澄。
槁陀文石侧,几个定中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古老的树木似乎失去了生机,稀疏的竹子在静谧的影子中显得十分清澈。旁边的石头上,几位僧人静静地坐着,仿佛在冥想。

注释

  • 老树:指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消逝。
  • 生机息:生机已息,意指树木已无生气,寓意衰老和凋零。
  • 疏筠:疏落的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和坚韧。
  • 静影澄:清澈而宁静的影子,表现出环境的安静。
  • 槁陀:指干枯的树木或物体,暗示无生命的状态。
  • 文石:有花纹的石头,代表自然的奇妙。
  • 定中僧:安静坐着的僧人,象征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年-1799年),即乾隆皇帝,是清朝的重要统治者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热爱文学和艺术的皇帝。弘历在位期间,倡导文化繁荣,支持诗词创作,留下了大量的诗作,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弘历统治时期。他在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开篇的“老树生机息”,以浓厚的感情色彩引入,树木的衰败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接着“疏筠静影澄”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与清澈,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槁陀文石侧”,通过对石头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静谧感,而“几个定中僧”则引入了人类的沉思与内心的安宁。整个诗句流畅自然,意象相生相连,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内心的深刻理解。

在这幅画面中,树木的衰老与竹子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又彰显了内心的平静,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树生机息:古老的树木已经失去了生机,暗示岁月的流逝。
  2. 疏筠静影澄:稀疏的竹子在静谧的环境中形成清澈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
  3. 槁陀文石侧:干枯的树木旁边有一块文石,象征着自然的坚韧与美丽。
  4. 几个定中僧:几位僧人静静地坐着,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老树”与“疏筠”形成对比,强调了生命的不同状态。
  • 意象:树木、竹子、石头和僧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象征着生命与内心的统一。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老树与竹子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老树: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时间的无情。
  2. 疏筠:代表高洁与坚韧。
  3. 文石:反映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4. 定中僧:象征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树生机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生命的勃发
    • B. 生命的衰退
    • C. 自然的美丽
    • D. 宁静的氛围
  2.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时间的无情感慨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生命的反思与内心的追求
    • D. 对诗歌艺术的探讨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弘历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奇妙与生机。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弘历与他的诗歌》

相关查询

马坠强出,赠同座 游小洞庭 题洛中第宅 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梦得卧病,携酒相寻,先以此寄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十二时行孝文 改业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 酬南洛阳早春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喊马叫 齊字旁的字 荟萃一堂 衔片 燕尾牌 音字旁的字 煎膏炊骨 包含扮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神行 施开头的成语 真君 蹄筋 用字旁的字 倒背如流 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暖的成语 鼓字旁的字 利不亏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