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1:35
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风篁控龙井
奇石烂横道,兹山信多姿。
江湖酾两股,一泓乃孤危。
相傅龙所家,或恐神获持。
腥风转霮上雨下对,险崖对立淋漓。
惜无纬萧勇,控此抱宝痴。
山僧作屋意,惨澹生幽思。
胡为金缪影,颠倒眩俗儿。
坐来百念失,苍官导前驰。
招提果深登,履痕恍前期。
咄哉少肉山,著此高颧师。
端能致遨游,绝唱相娱嬉。
过溪亦何事,相送了不疑。
渠能缚禅律,因来数须眉。
我爱秦郎记,字压头陀碑。
月林只夜夜,人物自一时。
贤愚尽蚁封,来者吾得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夏日中游览龙井的情景。奇特的石头横亘在小路上,这里的山景确实多姿多彩。江湖水流分成两股,形成了一泓孤立而危险的水面。或许这是龙的家,令人畏惧神灵的居所。腥风袭来,雨水交错,险峻的崖壁湿漉漉地矗立着。可惜没有纬度的萧条勇气,痴迷于此处的宝藏。山中的僧人建造房屋,意图在此处静养,生出幽思。为何金色的缪影会颠倒了世俗的眼光呢?坐下来反而让人失去了百般念头,苍白的官员带领着人们向前奔走。招提的果实深深地生长,脚步留下模糊的痕迹。哎,少肉的山,居然成为了这位高颧师的栖息地。他能够令人遨游,绝妙的歌曲让人陶醉。过溪又有什么关系呢?告别时毫无疑虑。他能把禅律缚住,因此才来此地。作者钟爱秦郎的记载,字迹压在了头陀的碑上。月光下的树林一夜又一夜,人物自然在这个时代里。贤者与愚者都如蚂蚁般被封闭,来者我都能知晓。
周端臣,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其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带有哲理思考。
本诗创作于绍熙年间,正值作者在龙井游历之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世俗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多处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如“奇石烂横道”“江湖酾两股”等,生动地展现了龙井的自然风光。同时,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特别是面对世俗的复杂与烦恼,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用幽思和禅意来净化心灵。
在结构上,诗歌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展现了诗人从外部景色的观察到内心情感的沉淀,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感悟。
(此处省略部分逐句解析,按需可继续)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烦恼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然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中描绘的地点是哪个?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世俗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少肉山”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