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0:12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侧侧轻寒到被池,玉凫烟重卷帘迟。
有谁怜惜,挨病过花时。
燕子泥香消永日,绿杨风软见游丝。
小栏红煞,无地著相思。
轻轻的寒意透过被褥,水池边的玉凫在烟雾中显得迟缓。
有谁来怜惜我,独自忍受着病痛,度过这花开的时节。
燕子在泥土中留下的香气消散在漫长的日子里,
柔和的春风吹拂着绿杨,飘动的游丝在空中浮现。
小栏杆上鲜红的花朵,无法寄托我的相思之情。
李慈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留有多首诗作,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代表了清代诗词的一个小流派。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寒的季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春光的无奈。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李慈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诗中“侧侧轻寒”开篇即引入一种淡淡的凉意,使读者感受到季节的转变和内心的微妙变化。接着,诗人用“玉凫烟重”描绘出一种柔和而又略显沉重的氛围,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反复提及的“相思”一词,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特别是“有谁怜惜,挨病过花时”,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燕子的泥香和绿杨的游丝,恰似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却又显得格外苍白,反映出诗人在花开时节的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春日的画面,充满了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李慈铭用他独特的情感表达,给人一种既美丽又感伤的体验,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春寒、病痛和相思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望,反映了人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玉凫”指的是什么?
诗中“挨病过花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