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1:15
访僧少林不遇
作者: 焦复亨 〔清代〕
坐破团蒲记释家,
参师底事去天涯。
云开少室峰衔月,
路绕黄河岸走沙。
东土问经空五蕴,
南宗听讲悟三车。
石幢旧在无人礼,
落日寒林噪暮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道而来,想要拜访少林寺的僧人,却未能如愿的情感。诗人坐在蒲团上,想着释家(佛教)的教义,心中却有一种无奈。云雾散开时,少室山的峰顶映衬着明月,路途却绕过黄河,沙岸延绵不绝。东土(指中国)问经的心思,在五蕴之空的哲理中显得无奈而空虚;南宗(指禅宗)讲求的三车(指佛教教义),却让我感悟到了深邃的道理。石幢依旧屹立,却没有人来祭拜,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寒冷的林间,传来几声孤鸦的鸣叫。
作者介绍:焦复亨,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以诗作而闻名,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对少林寺的朝圣之旅中,由于未能见到僧人,表达了他对佛教哲学的探索与对人生真理的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坐破团蒲”引入了自己对释家教义的追求,表明自己在思想上的沉浸与坚持,而“参师底事去天涯”则揭示了他为了寻求真理而不远千里而来的决心。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描绘了云开时少室峰的美丽与清幽,结合黄河的蜿蜒与沙岸的苍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绪愈加深沉。
“东土问经空五蕴,南宗听讲悟三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反思与感悟,虽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感到空虚,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南宗禅宗的深邃。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石幢的孤寂与无人礼拜,映射出一种对佛教信仰的冷清与世俗的无情,而落日与寒林中的鸦鸣,更是渲染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氛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追求与思考,表现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同时也对生命与真理的哲学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团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坐垫
C. 一种乐器
诗中“东土问经空五蕴”的意思是什么?
A. 对佛教的追求感到迷茫
B. 对人生的追求感到满足
C. 对知识的渴望
诗人未能见到僧人的情感是?
A. 失落与孤独
B. 高兴与满足
C. 愤怒与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