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9
江西坡
作者: 蔡琬 〔清代〕
西岭千重簇剑铓,曾挥万骑蓦羊肠。
鬼灯明灭团青血,野冢荒凉啸白杨。
梦断层霄空漠漠,事随流水去茫茫。
只今剩有残兵卒,指点空山说战场。
这首诗描绘了西岭的重重山峦,犹如剑锋般直插云霄,曾经在这里挥师万骑,经历过艰辛的战斗。如今,鬼火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青血与牺牲,荒凉的野冢与啸叫的白杨树,映衬出战争的惨淡。梦中断裂于高空,现实如流水般逝去,无法追寻。如今,只有残存的士兵,在空山中指点着曾经的战场,似乎在追忆那场悲壮的战争。
诗中提到的“鬼灯”与“青血”不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也可以与古代文人笔下的鬼神之说相联系,反映出战场上亡魂的悲惨命运。
蔡琬,清代女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歌与散文。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典雅而深邃。
“江西坡”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江西坡”是一首充满战争记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蔡琬通过对壮丽山河与悲惨战场的对比,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的巨大影响。诗中描绘的“西岭千重簇剑铓”,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战争背景的深刻隐喻,表现出一种险峻的气势和无情的现实。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利用“鬼灯明灭团青血”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哀悼,令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痛与牺牲。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只今剩有残兵卒,指点空山说战场”,显示出战争的后果与士兵的孤独,仿佛在提醒后人:战争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胜利的荣耀,还有无尽的哀伤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战争的描写,反映出人类对战争的反思,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和平的渴望。
“西岭千重簇剑铓”中的“剑铓”指的是什么?
A. 山的形状
B. 战争的武器
C. 士兵的装备
D. 诗人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鬼灯”象征着什么?
A. 美好回忆
B. 战争的惨烈
C. 生活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只今剩有残兵卒”中的“残兵卒”指的是什么?
A. 战争胜利后的士兵
B. 战争中的牺牲者
C. 仍在战斗的士兵
D. 战争后的孤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