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酆都观·仙都观

《题酆都观·仙都观》

时间: 2025-05-06 20:21:40

诗句

山盘江上虬龙活,殿倚云中洞府深。

钦想真风杳何在,偃松乔柏共萧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40

题酆都观·仙都观

作者: 周敦颐 〔宋代〕


原文展示:

山盘江上虬龙活,
殿倚云中洞府深。
钦想真风杳何在,
偃松乔柏共萧森。


白话文翻译:

山势如虬龙蜿蜒于江上,殿宇依云而建,洞府幽深。心中向往那真实的清风,不知去向何处,而松树与高大的柏树一同在萧瑟的风中摇曳。


注释:

  • 虬龙: 形容山势的奇特和蜿蜒,像龙一样盘旋。
  • 殿: 指建筑物,通常指寺庙或宫殿。
  • 云中: 形容高耸入云,极为高大。
  • 洞府: 指山中的洞穴,隐秘而幽深的居所。
  • 钦想: 心中渴望、向往。
  • 真风: 指真实的、清新的风,象征着自然和超脱。
  • 偃松: 倚靠的松树,形容松树的姿态。
  • 乔柏: 高大的柏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典故解析:

“酆都”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常用来象征神秘与超脱。周敦颐在此提到仙境,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希声,号守拙,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常常蕴含哲理,尤其擅长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敦颐对道教哲学的探索及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之时。酆都观是一个道教观念中的理想境地,周敦颐借此表达对理想人生和自然风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境界,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山盘江上虬龙活”引入,展现了江山的雄伟气势,山势如龙,蜿蜒而过,生动形象。接着“殿倚云中洞府深”,将建筑与自然结合,恰似道教中所追求的隐逸生活,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钦想真风杳何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真风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在此感叹其不可得。而最后一句“偃松乔柏共萧森”则通过对松柏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的宁静与坚韧,仿佛在低语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周敦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盘江上虬龙活: 描绘了自然景观,强调山的曲折与生动,给人以灵动之感。
  2. 殿倚云中洞府深: 通过高耸的建筑与深邃的洞府,展现了道教的神秘与深邃。
  3. 钦想真风杳何在: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追寻。
  4. 偃松乔柏共萧森: 以松柏的姿态象征长久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如虬龙,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和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坚韧与不屈。
  • : 流动的生命,象征时间与变化。
  • : 代表自由与飘逸。
  • 松柏: 象征长寿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虬龙”形容的是?

    • A. 江水
    • B. 山势
    • C. 建筑
  2. “真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诗人的向往
    • C. 生命的流逝
  3. 诗中的“偃松乔柏”主要表达了?

    • A. 自然的宁静
    • B. 山的雄伟
    • C. 建筑的高耸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对比周敦颐的《题酆都观·仙都观》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周敦颐更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周敦颐的生平及其理学思想研究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桂殿秋 题黄雪女史照 桂殿秋 八月末 桂殿秋 秋夜 桂殿秋 桂殿秋 桂殿秋 鹰 桂殿秋 其十六 慧炬院 桂殿秋 其二十 石门屋、午山村 桂殿秋 其十九 神清宫 桂殿秋 其十八 白鹤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武符 食蚓仲 盗贼公行 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笠泽翁 逸闻趣事 金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海蚀 夜行被绣 反本还原 卧开头的成语 经据 里字旁的字 白蜡明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