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7:52
《宋中别李八》
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
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
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
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
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
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
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
到了年末,谁能不归乡呢?你归来的心情,我是明白的。
我将要倚着门来静望,心中还惦记着与同伴们的分别。
我驻马在长亭,心情飘然,仿佛万事都在明朗之中。
苍茫大地上,眺望千里,正值严寒的季节。
旧国的形势多变,月光洒在平台下。
世俗的情感薄弱而又贱鄙,贤者的心怀仍然向往着真正的才能。
我们都要各自努力,我愿意吸取余下的热情。
高适(约702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人情怀。他与王之涣、岑参并称为“边塞三绝”。
此诗创作于高适与友人李八分别之际,正值岁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归乡和团聚的渴望。
《宋中别李八》是高适的一首离别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诗的开头“岁晏谁不归”,以问句引入,设问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年末归乡的普遍情绪,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归属感。
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共鸣。“君归意可说”暗示着对方的归心似箭,诗人对此深感共情。随着诗的推进,驻马临长亭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展现了离别前的最后一刻。
“苍茫眺千里”一句,透过大自然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正值寒冬,诗人心中思绪万千,旧国的艰难与世情的薄情交织,形成一种无奈的悲凉。
最后的“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则是对未来的期望与鼓励,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也反映了高适作为士人的豪情与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世事的无奈,强调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共同情感。同时,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士人应有的精神风貌。
诗中提到的“长亭”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地方
B. 离别的场所
C. 友人的家
D. 诗人的故乡
诗中“岁晏谁不归”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离别的痛苦
B. 归乡的普遍情绪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友人的怀念
“旧国多转蓬”中的“转蓬”是比喻什么?
A. 乡愁
B. 漂泊不定
C. 友谊
D. 寒冷
高适的《宋中别李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写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哲思,但高适更侧重于离别时的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前途的向往。
高适的诗作多以边塞、离别为主题,情感深厚且富有哲理;而王之涣通过壮丽的景象表达希望与梦想,风格上更为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