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4:13
《浣溪沙 其二》
作者: 史惟圆 〔清代〕
行尽神山到玉峰,
峰头秀峭似芙蓉。
飞泉如练挂长松。
碧眼紫髯何处客,
闲来松下听晨钟。
无人知是赤鳞龙。
走到神山的尽头,来到了玉峰,
那峰顶秀美而陡峭,宛如芙蓉花。
飞流的泉水如同白练一样挂在高大的松树上。
那位碧眼紫髯的客人,你在何处呢?
闲暇时坐在松树下,听着晨钟的声音。
无人知道,我其实是一条赤鳞龙。
“赤鳞龙”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隐士或具备非凡才能的人物。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尊贵。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非凡身份。
史惟圆(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作品常富有情趣与哲理。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关怀。
本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们追求闲适的生活,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隐士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浣溪沙 其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行尽神山到玉峰”,带领读者走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紧接着“峰头秀峭似芙蓉”,将优美的景色与荷花的娇美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飞泉如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碧眼紫髯何处客”一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赤鳞龙”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隐喻着诗人虽身处自然之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非凡身份,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贵气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自信,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中“飞泉如练”比喻什么?
A. 飞流的水
B. 高大的松树
C. 远处的山峰
D. 早晨的钟声
诗人自称“赤鳞龙”,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A. 谦虚
B. 自信
C. 轻蔑
D. 忧伤
诗中“碧眼紫髯何处客”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C. 对他人的羡慕
D. 对山水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