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38
世吏宽严若夏冬,欲安欲富此情同。
楮先生贱难扶起,桑大夫生计亦穷。
渐喜青规舍化日,更烦绛气导晴虹。
若教子骏星常照,荒札从今可阜丰。
这首诗表达了当时官吏的态度就像夏冬一样变化无常,无论是追求安稳还是追求富裕的心情都是相同的。楮先生的地位卑贱,难以得到支持,而桑大夫的生计也十分困顿。逐渐地我开始欣喜于规矩的制定,虽然这样的变化让我更加烦恼。若是能够教导孩子们在骏星的照耀下成长,那么荒废的文书也能迎来丰收。
刘克庄,字仲华,号天池,宋朝著名诗人,生于1197年,卒于1269年。刘克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诗风深受唐诗影响,常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这首诗作于宋理宗时,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困境之际。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吏行为的不满以及对普通百姓生计的关切。
刘克庄的《三和二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忧虑。诗中以“世吏宽严若夏冬”开篇,传达出官吏态度的多变与无常,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诗人以“欲安欲富此情同”强调了人们在安定与富裕之间的共同愿望,显示出一种人性深处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楮先生贱难扶起,桑大夫生计亦穷”通过具体的人物象征,刻画出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同情。随着诗意的发展,“渐喜青规舍化日,更烦绛气导晴虹”揭示了对法治与秩序的期待与忧虑,显示出对社会变革的矛盾心态。
最后两句“若教子骏星常照,荒札从今可阜丰”则给予了一种希望,仿佛在说只要教育得当,未来就会有光明的前景。整首诗在沉重的社会现实与人性光辉之间取得了平衡,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传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围绕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世吏宽严若夏冬”中的“夏冬”用来比喻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官吏的态度
C. 人们的欲望
“楮先生贱难扶起”中“贱”指代什么职业?
A. 高级官吏
B. 平民百姓
C. 低贱的职业
整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A. 自然景色
B. 社会现状与底层生活
C. 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