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浮碇冈

《浮碇冈》

时间: 2025-05-10 04:03:18

诗句

洪水未必能流山,别岛安得居人间。

扶桑夜半光吐焰,铜龙白昼飞尘寰。

初闻其事惊且异,传言岂或流千蛮。

试将图牒为考订,山中记载皆班班。

扶藜喜作山中行,胜处不复愁天悭。

楼台自是人隔绝,峰岫直与天回环。

凭虚搜冥一眺望,日观朱明两山向。

乃知云浮山更浮,二山总在三山上。

从来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

我疑灵窦皆国宝,不待山人留心匠。

丹崖佛迹直末耳,天巩名山世基仗。

干戈昔为闻马嵬,有坛百尺那能开。

坐中一笑失道士,国势随灭如烟埃。

清庙祀典岁岁举,庆基福地源源来。

愿将此山比南山,歌诗直纪山之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3:18

原文展示

《浮碇冈》
作者:傅烈 〔宋代〕

洪水未必能流山,别岛安得居人间。
扶桑夜半光吐焰,铜龙白昼飞尘寰。
初闻其事惊且异,传言岂或流千蛮。
试将图牒为考订,山中记载皆班班。
扶藜喜作山中行,胜处不复愁天悭。
楼台自是人隔绝,峰岫直与天回环。
凭虚搜冥一眺望,日观朱明两山向。
乃知云浮山更浮,二山总在三山上。
从来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
我疑灵窦皆国宝,不待山人留心匠。
丹崖佛迹直末耳,天巩名山世基仗。
干戈昔为闻马嵬,有坛百尺那能开。
坐中一笑失道士,国势随灭如烟埃。
清庙祀典岁岁举,庆基福地源源来。
愿将此山比南山,歌诗直纪山之隈。

白话文翻译

在洪水面前,山脉未必会被冲垮;若没有别的岛屿,如何能有居住的人?扶桑树在半夜光芒四射,铜龙在白昼飞舞,尘埃满天。初次听闻这些事情,既惊讶又觉得奇异,难道传言真能流传到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我尝试查找图纸进行考证,山中记载的事情确实清晰可见。扶藜草在山中生长,我喜爱在山中行走,胜过忧愁于天上失去的美好。楼台与世隔绝,山峰直插云天。凭空望去,太阳和月亮的光辉照耀着两座山。于是我明白,云雾中的山更显得飘渺,二山都仿佛在三山之上。凡人的眼睛从未见识到这些奇妙的景象,真是千奇百怪。我怀疑这些灵异之处都是国宝,不需要山人去精心雕琢。丹崖和佛迹不过是耳闻之事,名山大川的根基全在于天的支持。古战场曾是马嵬,如何能开出百尺高坛?坐在其中一笑而过,国势就如烟尘般消灭。清庙的祭典年年举行,福地的庆基源源不断。愿将这山比作南山,歌诗直抒山之隈。

注释

  • 洪水:比喻巨大的自然灾害,暗指外来势力对山脉的侵蚀。
  •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象征光明与希望。
  • 铜龙:可能指代某种神秘的生物或象征力量的存在。
  • 班班:意为清晰、分明,描述山中记载的事情。
  • 扶藜:一种植物,象征山中自然的美好。
  • 云浮山:云雾缭绕的山,象征虚幻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烈,宋代诗人,生平事迹鲜见记载,诗风多表现自然之美,富有哲理思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

创作背景

《浮碇冈》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达对人间与自然的感悟与哲理。

诗歌鉴赏

《浮碇冈》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傅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类渺小的思考。诗中多次提到的“扶桑”、“铜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通过将平常的山水与神话元素结合,诗人赋予了山水以灵性,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此外,诗中提到的“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意在强调对于常人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反映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整首诗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透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人类的存在与自然的关系是微妙而复杂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洪水未必能流山:表达山的坚固与恒久。
  • 别岛安得居人间:若没有其他的栖息地,人如何能生存?
  • 扶桑夜半光吐焰:夜半时分,扶桑树绽放光芒。
  • 铜龙白昼飞尘寰:在白昼中,铜龙飞舞,尘土飞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扶桑”、“铜龙”,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概念。
  • 对仗:如“扶桑夜半光吐焰”和“铜龙白昼飞尘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探索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扶桑: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生命的力量。
  • 铜龙:象征力量和神秘,代表自然的不可捉摸。
  • 云浮山:象征虚幻与神秘,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渴望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着什么?

    • A. 历史
    • B. 光明与希望
    • C. 战争
    • D. 文化
  2. 诗中描述“铜龙”是在什么时间飞舞?

    • A. 夜晚
    • B. 清晨
    • C. 白昼
    • D. 黄昏
  3. 诗中“凡眼不见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望
    • B. 震惊
    • C. 敬畏
    • D. 不屑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浮碇冈》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描绘自然景观上有相似之处,前者注重奇幻与哲思,后者则侧重于壮丽与豪情。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傅烈作品及相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胡东长惠绵被 送王晋予孝廉 赠吴在野 送琴僧归里 赠张秩咨 初入鼎湖赋事 送林梅村解元 送李方水典教临皋 拟补春夜宴桃李园诗 其二 游洞霄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稚孺 廾字旁的字 顷刻之间 辰字旁的字 皓首穷经 孤雏 尸字头的字 大泽礨空 耳染目濡 简拔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米字旁的字 多藏厚亡 酒精 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恨咤 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