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0
红亭出鸟外,骏马系云端。
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
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干。
为逼霜台使,重裘也觉寒。
在红色的亭子外,鸟儿飞出,骏马则拴在云端。
远处万岭在窗前静静伫立,千家万户在我身旁观望。
打开酒瓶,酒色清澈而鲜嫩,踩在地上,树叶发出干脆的声响。
为了迎接霜台的使者,披上厚重的裘衣也觉得寒冷。
“霜台”在唐代诗歌中常用来隐喻寒冷的季节,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诗中提及的“骏马”、“红亭”等意象也常见于唐代文人宴饮的场景,体现了当时的社交风俗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岑参游览虢州时,与友人端公一同宴集之际,体现了当时的宴饮文化和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这首诗以宴饮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感官享受的场景。开头两句,诗人将红亭与骏马并列,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宴会的热闹与豪华。接着,诗人通过“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展现出山峦的壮丽与人们的聚集,描绘出一种温馨的社交氛围。
中间部分,诗人描述打开酒瓶时所散发的清新气息,进一步增强了宴会的享受感。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寒冷的意象,表达了即使在欢乐的宴会上,也难免会有对时节变化的感慨。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格外有层次,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宴饮文化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亭”象征什么?
“万岭窗前睥”中的“睥”字意思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重裘也觉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