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与邻几持国归

《夜与邻几持国归》

时间: 2025-05-10 10:39:27

诗句

红尘夜不息,横衢若烟雾。

朝见车马来,暮见车马去。

车中目炯炯,马上情遽遽。

交相知是谁,飞先无觅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9:27

原文展示:

夜与邻几持国归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红尘不断,街道如雾般弥漫。早晨见到车马来,傍晚又见车马去。车中目光炯炯,马上的情绪急迫。彼此交相知的是谁?飞逝而去的身影无处可寻。

注释:

  • 夜与邻几:夜晚与邻近的几位朋友。
  • 红尘:指尘世,喧嚣的世俗生活。
  • 横衢:交叉的道路。
  • 目炯炯:目光明亮而有神。
  • 情遽遽:情绪急迫。
  • 飞先无觅处:飞快而去的身影无法寻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醉吟生,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人生哲理。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受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现出对红尘喧嚣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街道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与思索。开头“红尘夜不息”即营造出一种不断流转的氛围,充满了生活的繁忙与喧嚣。接着通过“朝见车马来,暮见车马去”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与失落。诗中“车中目炯炯,马上情遽遽”则描绘了人们在红尘中匆忙而过的样子,目光炯炯,似乎在追逐着某种目标,但情绪却显得急迫,不安。最后一句“交相知是谁,飞先无觅处”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迷惘,虽然彼此交流,但最终在时间的洪流中,彼此的身影却难以寻觅,似乎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整首诗在对比中引发深思,情感深邃而悠远,充分展示了梅尧臣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尘夜不息:夜晚的喧嚣生活持续不断,暗示人们在尘世中忙碌。
  • 横衢若烟雾:交叉的街道如烟雾般模糊,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迷茫。
  • 朝见车马来,暮见车马去:日复一日,车马如潮,暗示生活的循环与无尽。
  • 车中目炯炯,马上情遽遽:车中人目光坚定,马上的人则显得急切,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状态。
  • 交相知是谁:相互了解的人到底是谁?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飞先无觅处:快速而去的身影无处可寻,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街道比喻为烟雾,增添了朦胧感。
  • 对仗:如“朝见车马来,暮见车马去”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赋予车马以情感,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世俗生活的匆忙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表达了对红尘纷扰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繁杂与喧嚣。
  • 车马:代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追求。
  • 目光:象征着人们的希望与目标。
  • 飞逝的身影: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
    B. 尘世生活
    C. 个人情感

  2. 诗中“车中目炯炯,马上情遽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静和平和
    B. 匆忙与追求
    C. 悲伤与失落

  3. “飞先无觅处”中的“飞先”指的是什么? A. 风的速度
    B. 人的身影
    C. 动物的奔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景象,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梅尧臣: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与洒脱,而梅尧臣则更倾向于细腻的生活感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的风格与成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用喜雨韵三首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祝英台近 九十用喜雪韵四首 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会客) 朝中措(五用韵戏呈) 喜雪二首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 其四 点绛唇(己未三月末浣木香亭赋)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字旁的字 画虎不成 鼎字旁的字 来裔 包含图的成语 延展 承颜顺旨 釒字旁的字 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集装箱码头 银龛 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退中度 校饰 不足为凭 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包含哓的词语有哪些 万应灵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