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5:22
马革平生志已偿,
招魂何路向蛮方。
桐乡父老还流涕,
岁岁传芭酹桂浆。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一生的志向已经实现,然而招魂的路向何方去追寻那些战死在蛮夷之地的英灵呢?桐乡的乡亲们还在为此流泪,年年都在传唱着那首《芭酹桂浆》的歌谣。
戴璐,清代诗人,生于1725年,卒于1805年。其作品多为古体诗,风格庄重而富有气韵,常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及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常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恭题理斋年伯爱吟草 其三》作于清代,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士人常常反思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诗中提到的“马革平生志已偿”反映了作者的战争体验与对国家的忠诚,而“桐乡父老还流涕”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历史背景。诗人以“马革平生志已偿”开篇,既表明了自己在战场上英勇奋斗的决心,又暗含了对战后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到“招魂何路向蛮方”,显然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灵充满了敬意与怀念,这不仅是对个人志向的反思,更是对历史的沉痛追忆。最后两句“桐乡父老还流涕,岁岁传芭酹桂浆”则通过乡亲们的泪水和传承的歌谣,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怀念。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历史体验,又反映了普遍的社会情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对牺牲者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士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坚韧。
诗中提到的“马革”象征什么?
A. 战争经历
B. 财富
C. 自然景观
D. 亲情
“招魂何路向蛮方”中的“蛮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内地
B. 邊疆或战场
C. 家乡
D. 乡村
诗人为何提到“桐乡父老”流泪?
A. 他们为生活艰难而哭泣
B. 他们怀念战死的亲人
C. 他们在庆祝胜利
D. 他们在欢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