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0:28
和子瞻读道藏
作者:苏辙
道书世多有,吾读老与庄。
老庄已云多,何况其骈傍。
所读嗟甚少,所得半已强。
有言至无言,既得旋自忘。
譬如饮醇酒,已醉安用浆。
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
微言不复知,言之使谁听。
哭已辄复笑,不如敛此藏。
脂牛杂肥羜,烹熟有不尝。
安得西飞鸿,送弟以与兄。
这世上有很多道家的书籍,我只读老子和庄子。老庄的书已经很多了,更何况其他的杂著。虽然我所读的很少,但能理解的也算是勉强。有人说有言和无言的境界,得到后又自会忘掉。就像喝了美酒,已经醉了,还需要别的酒吗?曾经惠子的死,庄子为他悲伤。微妙的道理已无法再知,谁又会听你说呢?哭过之后又再笑,不如收起这些藏书。脂牛和肥羜,即使烹调得再好,也未必会有人品尝。怎么能让那南飞的鸿雁,去送弟弟给哥哥呢?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尤其在文学上与兄长并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辙对道家经典的思考与探讨之际,表现出他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苏辙的《和子瞻读道藏》是一首流露哲理思考的诗作,展现了他对道家经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阅读,反映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与思考。在诗的开头,苏辙承认道书虽多,但他唯独读老庄,显示出他对这两位哲学家的崇敬与深入。他指出,虽然自己所读的书籍很少,但所能理解的内容已经让他感到满足。接下来的比喻,饮酒之后的醉态,暗示了对知识的追求与获得感的暂时性,表达了对道理的领悟后又会自我忘却的无奈。
诗中的“惠子死,庄子哭自伤”暗示了哲学家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引出了道家思想中无常与相对的理念。苏辙接着反思哭泣与笑声的无用,认为与其沉湎于悲伤与感慨,不如将这些道理内藏心中。最后几句则用脂牛与肥羜比喻那些表面华丽但内在却无味的事物,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以淡然的态度表达人生的哲学,既有对道家经典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显示出苏辙作为士人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知识的获得与忘却、道理的空洞以及人生的无常,显示了苏辙对道家哲学的反思与理解。
诗词测试:
苏辙在诗中提到的两位道家哲学家是?
A. 孟子与荀子
B. 老子与庄子
C. 惠子与庄子
D. 韩非子与李白
诗中“饮醇酒”的比喻主要意指什么?
A. 对酒的喜爱
B. 知识的获得与遗忘
C. 生活的奢华
D. 思考的无聊
诗中提到的“脂牛杂肥羜”暗示了什么?
A. 美味的食物
B. 表面华丽却无味的事物
C. 对肉食的享受
D. 生活的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