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3:23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并序〉
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従讷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而顺公七十四,神完气定,聪明了达。对之怅然,怀想畴昔,作二篇赠之。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念昔先君子,南游四十年。相看顺老在,想见讷师贤。岁历风轮转,禅心海月圆。常情计延促,无语对潸然。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景福顺长老的,开头讲述了自己年轻时随先君游历庐山,见到了讷禅师,留恋不已。元丰五年,我因被谴责而居住在高安,景福顺公不远千里来探望我,自言早年曾跟随讷禅师,也与先君游玩过,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六年了。两位都是我家乡的人,讷禅师已去世十一年,而顺公七十四岁,神采奕奕,聪慧而明达。面对顺老,我感到惆怅,怀念往昔,写下了这两首诗。
回首江西已是年长,常谈起外地的人。身心已无牵挂,乡里人也不再亲近。被贬谪后何所求,周旋之意却十分真挚。就像大雷雨一般,能洗净一切尘埃。忆起昔日的先君,南游已四十年。如今见到顺老,想起了讷师的贤德。岁月如轮回转,禅心如海月般圆满。常情难以延续,却无言以对,潸然泪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并称“苏门二兄弟”。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
此诗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辙因政治原因被谴责居住于高安。此时他与景福顺长老相识,并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生死的感慨产生共鸣,借此机会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敬重和思念。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是苏辙在晚年对友人的深情回顾,诗中充满了怀旧与哲思。开篇以对往事的追忆引入,展现了作者与先君游历庐山、遇见讷禅师的情景,既表现了对往昔的珍视,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无情。诗中通过对老友顺公的描绘,展现了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神采奕奕,体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精神状态。
诗中亦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表现了作者对身份与归属的反思,尤其是被贬谪后对生活的感慨。苏辙用“大雷雨”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与洗净,似乎在呼唤一种心灵的解脱和重生。
最后的“潸然”一词,恰如其分地捕捉了作者的情感,虽然无言,却深刻动人。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过往岁月的无尽缅怀,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折射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哲理,展现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讷禅师”是指?
A. 一位名师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政治家
诗中“大雷雨”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内心的解脱
C. 亲情的温暖
D. 過去的回忆
诗中“潸然”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
D. 平静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苏辙的诗在情感与哲理方面有独特的深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