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子瞻赠岭上老人次韵代老人答》

时间: 2025-05-10 10:21:07

诗句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1:07

原文展示: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
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白话文翻译:

岭上卢老只剩一炉灰烬,长短的根茎各自生长。
曾经的荣华已然消逝,我知道你将从海上归来。

注释:

  • 岭头:指山岭的顶部,象征着高处和孤独。
  • 卢老:这里指的是一位老人,可能是特指某位乡里的长者。
  • 一炉灰:指火灰,象征着过去的事物或生命的结束。
  • 长短根茎:比喻生命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命运。
  • 轻贱:指轻视和贬低,表示过去的荣耀已不再。
  • 海上:象征着远方的旅行或未知的归宿。
  • 去仍回:意指离开后最终还会回来,表达对朋友的期待和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清新的文风著称。苏辙在政治上曾担任多种职务,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尤其在文学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苏辙在与一位老人的交流中写成的,反映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老人的敬重。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朋友远行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反映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开篇的“岭头卢老一炉灰”,直接点明了老人的孤独与失落,仿佛在暗示着他一生的成就已化为乌有。接着,诗人提到“长短根茎各自栽”,这不仅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承认,更是对每个人命运的反思。在这里,苏辙以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轻贱已消先世业”一句,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惋惜,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勿忘历史的教训。而“知君海上去仍回”,则是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情谊。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成长及归属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哲理性的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岭头卢老一炉灰:描绘了老人的孤独与寂寞,象征着他辉煌的过去已化作灰烬。
  • 长短根茎各自栽: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个体命运的差异,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轻贱已消先世业:感慨曾经的荣华已不复存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 知君海上去仍回:表达出对友人的期待和祝福,充满了温情。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炉灰”象征过去的成就。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交织。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珍惜友谊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头:象征高处、孤独、超然的生活。
  • 炉灰:代表过去的成就与一切的消逝。
  • 根茎: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多样性。
  • 海上:象征着远行与未知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岭头”指的是什么?

    • A. 山岭的顶部
    • B. 城市的高楼
    • C. 田野
  2. “一炉灰”象征着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过去的成就
    • C. 未来的希望
  3. “去仍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离别的悲伤
    • B. 对重逢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赠友人》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为沉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经与宋词的对比研究》
  • 《苏辙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不见梅花六言 发商水道中 晓发叶城 登海山楼 寄新息家叔 六月十七夜寄邢子友 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 书怀示友十首 其六 以石龟子施觉心长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床之选 纡青拖紫 至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生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开来 阳结尾的成语 买空卖空 包含醇的词语有哪些 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冲口而发 友谊 背榜 进锐退速 财取为用 交通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