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2
沁园春 勉诸门人
道在常人,日用之间,人自不知。
柰丛识纷纷,红尘衮衮,灵源不定,心月无辉。
人我山高,是非海阔,一切掀翻便造微。
诸贤眷,听清庵设喻,切勿狐疑。
先将清净为基。
用静定为庵自住持。
以中为门户,正为床榻,诚为径路,敬作藩篱。
卑顺和人,谦恭接物,服食兴居弗可违。
常行此,若工夫不闲,直入无为。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真理(道)存在于我们身边,但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世俗的纷扰让人心浮气躁,灵魂的源泉变得不确定,内心的明月也失去了光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同高山,世事如同宽广的海洋,所有的争执和是非都可以被颠覆。诸位贤士,请听我在清庵中所说的比喻,切勿心生疑惑。首先,要以清净作为基础。用宁静和定心作为庵的住持。以中和为门户,以正直作为床榻,以诚恳为道路,以敬意作为防护。要谦恭待人,和气接物,饮食起居都要遵循这一原则。常常这样做,如果努力不懈,便能达到无为的境地。
李道纯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和道士,主张道教思想,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作常融入道家哲学的元素,旨在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这首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物质追求中迷失自我。李道纯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提醒人们关注内心的修养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沁园春 勉诸门人》是李道纯在元代动荡背景下创作的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道教哲学思想。诗中通过意象的运用,如“道在常人”、“心月无辉”等,揭示了人们对真理的无知和内心的迷惘。李道纯通过对“清净”、“静定”的强调,倡导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以求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他认为,只有通过谦卑和和谐的态度,才能真正接近道的本质。
诗中反复提到的“清净”、“静定”,不仅是道教的思想,也是对现代人内心浮躁的指引。李道纯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澈和宁静。他的诗作既有很强的哲学思考,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激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安宁。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道教思想的传达,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宁静。李道纯希望通过这首诗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和谐,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诗中“卑顺和人,谦恭接物”强调了什么?
“心月无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