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5:02
扬州慢 偶题
作者:姜文载
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立来已是多时。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
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
把梢头豆蔻,灯前破了些儿。
从今细想,怎当他废馆荒池。
便月会玲珑,风能淡荡,谁与相携。
倚遍旧寻欢处,清宵上雁影参差。
纵乌丝千叠,能书多少相思。
风中松树青翠,露水打湿的裙子柔软,站在这里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转身往湖山归去,走到栏杆边却慢了脚步。
忽然提起当年在这里的情景,黄莺偷唱着歌,花儿在烟雾中轻舞。
把那梢头的豆蔻,灯下已经破损了一些。
从今往后细想,怎能承受那废弃的馆子和荒凉的池塘。
即使月光玲珑,风也轻柔荡漾,谁能与我相携。
倚遍旧日欢聚的地方,清夜里雁影交错。
纵然乌丝千叠,能写下多少相思。
作者介绍:姜文载(约1640-1696),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曾在扬州任职,深受当地文化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居住扬州期间,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融入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扬州慢 偶题》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诗意的作品。全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青春、往事的追忆。开篇通过对青松和柔软裙子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在此地的往昔,伴随着莺歌和花舞,生动地再现了那段美好的岁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意识到时间的无情与青春的流逝,感叹昔日的欢聚已成追忆,心中涌起无限的相思与惆怅。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豆蔻”象征着年轻的女子,而“雁影参差”则增添了孤独的意境。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刻画中,展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惘。在修辞上,姜文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豆蔻”象征什么?
诗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雁影参差”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