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王炼师归嵩岳

《送王炼师归嵩岳》

时间: 2025-05-02 12:17:12

诗句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12

原文展示:

送王炼师归嵩岳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王炼师飘然离去的情景。他如同轻盈的绿毛浮在空中,渐渐远离洛阳城的边际。隔着水面可以看到秋天的嵩岳,霜雪将石坛打扫得干净。在一条溪水旁,松树的颜色显得古老而苍翠,半夜传来寒冷的鹤鸣声。诗人感到与人世的分离,世俗的劳碌已无法观望。

注释:

  • 飘然:轻盈,飘逸的样子。
  • 绿毛节:指的是青色的毛发,形容人如仙人般轻盈的状态。
  • 杳去:遥远而看不见,形容远离。
  • 秋岳:指秋天的山岳,象征着清冷和高远。
  • 兼霜:连同霜雪,表明清冷的气候。
  • 石坛:指祭祀或修行的石台。
  • 松色古:古老的松树颜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鹤声寒:寒冷的鹤鸣声,突出夜的清冷与孤寂。
  • 迥与人寰别:完全与人世隔离的意思。
  • 劳生不可观:世间的劳碌已无法再看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山水为题材,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常带有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炼师归嵩岳之际,表现了对王炼师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嵩岳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诗歌鉴赏:

《送王炼师归嵩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王炼师的飘然归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前两句以“飘然绿毛节”和“杳去洛城端”描绘出王炼师轻盈脱俗的形象,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接着,诗人隔水远望秋岳,融入霜雪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冷的美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清高与孤独。

后半部分诗句则通过“松色古”和“鹤声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孤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劳生不可观”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然绿毛节:形容王炼师如轻风般飘逸,仿若青色的毛发,暗示其清高脱俗。
  2. 杳去洛城端:意指远离洛阳城,营造出一种渐行渐远的意境。
  3. 隔水见秋岳:隔着水面,秋天的嵩岳清晰可见,表示自然的壮美。
  4. 兼霜扫石坛:霜雪覆盖在石坛上,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寒冷的气候。
  5. 一溪松色古:溪边的松树古老而苍翠,象征着岁月的积淀。
  6. 半夜鹤声寒:夜晚传来寒冷的鹤鸣,增添了孤独的氛围。
  7. 迥与人寰别:与尘世完全分离,强调隐逸者的孤独与清高。
  8. 劳生不可观: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然绿毛节”用比喻手法描绘出王炼师的轻盈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形成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秋岳、松色、鹤声)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清新自然、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王炼师的送别,诗人传达出一种对归隐山林的渴望,表现出唐代知识分子对道教文化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绿毛节:象征轻盈与自由,代表隐逸者不受拘束的精神。
  • 秋岳:象征孤高与清冷,暗示理想的高远与难以接近。
  • 松色古:象征时间的积淀与自然的永恒,体现了隐逸生活的持久性。
  • 鹤声寒:象征孤独与清冷,表达隐士的寂寞与对自然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岳”象征了什么?

    • A. 繁华
    • B. 孤高与清冷
    • C. 冒险
    • D. 喧闹
  2. “飘然绿毛节”中的“绿毛节”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隐士
    • C. 轻盈的状态
    • D. 一种动物
  3. 诗中“迥与人寰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尘世的向往
    • B.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C. 对金钱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送王炼师归嵩岳》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但《静夜思》更多强调对家乡的情感,而《送王炼师归嵩岳》则侧重隐逸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读》

相关查询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 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 筇竹杖赞 赠答晁次膺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四 压沙寺梨花 法语 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轩黄 文陆 杀鸡骇猴 乙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呰呰 沉开头的成语 送报 舍邪归正 包含爬的词语有哪些 黄绢幼妇 耳字旁的字 年衰岁暮 文德武功 迥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