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37
剑浦昔名族,湘川今世家。
簪缨方赫奕,里巷正光华。
岂意有余庆,翻成不足嗟。
哀哉天道远,福禄一何差。
昔日剑浦是著名的家族,今天湘川繁华似锦。
头上的簪缨才华横溢,街巷中的人们光彩照人。
谁能想到这份荣光竟然有余庆,反而变成了不足的叹息。
可悲的是天道无常,福气和禄位却相差甚远。
剑浦与湘川的对比,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家族的兴衰。诗中提到的“余庆”与“天道”,反映了古人对于命运与福祉的思考,尤其是在生死与成败之间,常常感到无奈和惋惜。
廖行之,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诗作多以感怀时事、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这首诗作于一个古老家族兴衰的背景之下,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显赫与今日的繁华,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家族历史的追思。
《挽刘学谕玗》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思考的挽诗。诗人通过对比剑浦的昔日名族与湘川的现世繁华,展现了家族历史的变迁。开篇即以“剑浦昔名族”引入,迅速设定了一个辉煌的历史背景,随后转向“湘川今世家”,暗示着尽管现今仍有光辉,但却无法掩盖历史的沧桑与无奈。诗中“岂意有余庆,翻成不足嗟”一语,反映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似乎在感叹即便光辉依旧,却也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失落。最后两句“哀哉天道远,福禄一何差”,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命运与人生的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较强的对比和反思,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彰显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全诗围绕命运的无常与家族的荣枯展开,表达了对昔日荣耀的追忆与对现世繁华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剑浦昔名族”中“剑浦”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种武器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岂意有余庆”中“余庆”指的是:
A. 过去的荣光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在的烦恼
D. 生活的琐事
诗中提到的“天道”主要指:
A. 天气变化
B. 自然法则与命运
C. 人生哲学
D. 社会风俗
比较廖行之的《挽刘学谕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廖行之更侧重于家族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畅快。两者风格各异,但情感深邃,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