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2
路旁老人
作者: 耿湋 〔唐代〕
老人独坐倚官树,
欲语潸然泪便垂。
陌上归心无产业,
城边战骨有亲知。
馀生尚在艰难日,
长路多逢轻薄儿。
绿水青山虽似旧,
如今贫后复何为。
一位老人独自倚靠在树下,
想要说话却不禁泪流满面。
回家的心情没有任何的产业,
战场上的尸骨却是我的亲友。
余生仍在艰难的日子里,
漫漫长路上常遇到轻薄的人。
绿水青山虽依旧如昔,
可是如今贫穷后又能做些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其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质朴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时期,许多老年人因战争失去家庭和财产,生活陷入困境。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心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对过去的追忆。
《路旁老人》通过一位孤独老人的视角,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体的苦难。诗的开头,老人独坐于树下,似乎在思索着往昔的点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满腔的悲伤。想要表达的情感却在泪水中流淌,这种情感的压抑和难以言说,恰恰体现了老人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老人的归心似箭,然而却无家可归,生活的无奈与绝望由此而生。而在“城边战骨有亲知”中,诗人用“战骨”这一意象,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惨痛,暗示许多亲友在乱世中失去,增添了老人的孤独感。
后面几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老人的现状,余生仍在艰难的日子里,路途上常遇到轻薄之人,体现了对社会冷漠的无奈与不满。最后两句“绿水青山虽似旧,如今贫后复何为”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昔日的美好与如今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发出对人生的深思与无力感。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在字句之间,诗人不仅呈现了个体的生活困境,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时代的变迁,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老人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深思,最终引发人们对历史与人性命运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耿湋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战骨”指代什么?
A. 普通人的生活
B. 战争中死去的亲友
C. 农民的劳作
D. 自然的风光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路旁老人》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