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7:23
奉檄赴古北口军次祀軷有期书示同志 其三
作者: 蒋曰豫 〔清代〕
看山早已隘方州,放眼关河屐齿收。
万灶貔貅前出塞,一篇鹦鹉独登楼。
笑搀吴语供宾戏,浇醒秦灰饷鬼愁。
莫更辽阳春色误,乱红高柳拍天浮。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看那山脉早已阻挡了方州的视野,放眼望去,关河的轮廓像是鞋子上的齿痕一样清晰。
万家灯火像貔貅一样向外涌向边塞,一只鹦鹉独自登上楼台,显得格外醒目。
笑着用吴语和客人开玩笑,浇醒了秦地的悲愁灰烬。
别再被辽阳的春色所迷惑,繁花似锦的柳树随风摇曳,仿佛在天空中浮动。
作者介绍:蒋曰豫,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为抒情和叙事。蒋曰豫的作品常常带有时局的反映,表现出对国事的关注和对故土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表达对家国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万灶貔貅和鹦鹉,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局的思考。开篇以“看山早已隘方州”引入,描绘出一种被自然景观所限制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内心的压抑。接着,通过“万灶貔貅前出塞”的描写,诗人将眼前的繁华与边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
“鹦鹉独登楼”则是一种孤独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笑搀吴语供宾戏”,则是诗人用轻松的口吻与客人交谈,揭示了生活中细腻而温馨的一面,反衬出大环境下个人的渺小。
最后一联“莫更辽阳春色误”,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的美好所迷惑,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情感才是最重要的。整体来看,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情的过程中,展现了对人生、对家国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情,表达了对家国的思考与对人生的警示,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测试:
诗中“看山早已隘方州”中的“隘”是什么意思?
“万灶貔貅前出塞”中的“貔貅”象征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醒人们不要被什么迷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