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45
原文展示:
秋日登玉峰
徐玑 〔宋代〕
玉琢孤峰压富沙,人行峰顶步云霞。
溪流缓去几回曲,树色幽分无数家。
翠拂寒烟平似水,红飘霜叶远如花。
明朝重向城中望,对此孤峰应不差。
白话文翻译:
用玉石雕琢般的孤峰压在富沙之上,人们行走在峰顶,仿佛在云霞中漫步。
溪流缓缓流去,几经曲折,树色幽深,分隔出无数人家。
翠绿的寒烟平铺如水,红色的霜叶飘落远看如花。
明天重新从城中望向这里,对此孤峰的印象应该不会差。
注释:
- 玉琢孤峰:形容山峰如玉石般精美。
- 富沙:地名,指富饶的沙地。
- 步云霞:形容人在高处行走,仿佛在云霞中。
- 溪流缓去:溪水缓慢流动。
- 树色幽分:树木的色彩幽深,分隔出不同的景致。
- 翠拂寒烟:翠绿的烟雾轻轻拂过。
- 红飘霜叶:红色的霜叶飘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通过对玉峰、云霞、溪流、树色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玉琢孤峰压富沙”一句,以玉石雕琢来形容山峰的精美,形象生动。“翠拂寒烟平似水,红飘霜叶远如花”则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琢孤峰压富沙:以玉石雕琢来形容山峰的精美,形象生动。
- 人行峰顶步云霞:形容人在高处行走,仿佛在云霞中。
- 溪流缓去几回曲:溪水缓慢流动,几经曲折。
- 树色幽分无数家:树木的色彩幽深,分隔出不同的景致。
- 翠拂寒烟平似水:翠绿的烟雾轻轻拂过,平铺如水。
- 红飘霜叶远如花:红色的霜叶飘落,远看如花。
- 明朝重向城中望:明天重新从城中望向这里。
- 对此孤峰应不差:对此孤峰的印象应该不会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琢孤峰”、“翠拂寒烟平似水”、“红飘霜叶远如花”等,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 对仗:如“翠拂寒烟平似水,红飘霜叶远如花”,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玉琢孤峰:象征着山峰的精美和壮丽。
- 云霞: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溪流: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 树色:象征着幽深和宁静。
- 翠拂寒烟:象征着宁静和美丽。
- 红飘霜叶: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琢孤峰”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云霞 C. 溪流 D. 树色
- “翠拂寒烟平似水”中的“翠拂寒烟”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烟雾 B. 红色的霜叶 C. 溪流 D. 树色
- 诗中“红飘霜叶远如花”表达了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春天的美丽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玑《秋日登玉峰》与杜甫《望岳》:两者都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徐玑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色彩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徐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