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单丙文先生归沅州

《送单丙文先生归沅州》

时间: 2025-05-02 09:33:13

诗句

传得临池诀,勤劳敢遽忘。

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

旧隐寻芳芷,离怀对碧湘。

寸心长记面,不似隔他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3:13

原文展示:

送单丙文先生归沅州 徐玑 〔宋代〕

传得临池诀,勤劳敢遽忘。 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 旧隐寻芳芷,离怀对碧湘。 寸心长记面,不似隔他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传承了书法的秘诀,勤劳不敢轻易忘记。笔触如锥沙般端正,舞剑之姿并非狂放。寻找旧时的隐居之地,芳芷依旧,离别的情怀对着碧绿的湘水。心中长久地记得你的面容,不像隔着遥远的他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池诀:指书法的秘诀。
  • 锥沙:比喻笔触端正有力。
  • 舞剑:比喻书法的动态美。
  • 芳芷:香草,比喻美好的回忆。
  • 碧湘:指湘江,这里代指故乡。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与徐照、徐玑、徐玑并称“徐氏四才”。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玑送别友人单丙文归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书法和舞剑的比喻,展现了友人单丙文的才华和品格。诗中“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一句,既赞美了友人的书法端正有力,又暗示了其性格的稳重。后两句“旧隐寻芳芷,离怀对碧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得临池诀,勤劳敢遽忘。”:传承了书法的秘诀,勤劳不敢轻易忘记。
  2. “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笔触如锥沙般端正,舞剑之姿并非狂放。
  3. “旧隐寻芳芷,离怀对碧湘。”:寻找旧时的隐居之地,芳芷依旧,离别的情怀对着碧绿的湘水。
  4. “寸心长记面,不似隔他乡。”:心中长久地记得你的面容,不像隔着遥远的他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锥沙”比喻笔触端正有力,“舞剑”比喻书法的动态美。
  • 对仗:如“锥沙惟是正,舞剑本非狂”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思念。通过书法和舞剑的比喻,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品格,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锥沙:比喻笔触端正有力。
  • 舞剑:比喻书法的动态美。
  • 芳芷:香草,比喻美好的回忆。
  • 碧湘:指湘江,这里代指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锥沙”比喻的是什么? A. 笔触端正有力 B. 书法的动态美 C. 离别的情怀 D. 故乡的思念

  2. 诗中“舞剑”比喻的是什么? A. 笔触端正有力 B. 书法的动态美 C. 离别的情怀 D. 故乡的思念

  3. 诗中“旧隐寻芳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离别的情怀 D. 对书法的喜爱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照的《送友人》
  • 徐玑的《送别》

诗词对比:

  • 徐照的《送友人》与徐玑的《送单丙文先生归沅州》都是送别诗,但风格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徐氏四才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惜日 陇东西二首 扬子二首 度麾岭寄莘老 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谒曾鲁公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暮春 独卧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待答不理 百绪 目无余子 学际天人 乚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与草木俱腐 提手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誉问 忧惭 嗣子 治朝 大时不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