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出塞曲 其四

《出塞曲 其四》

时间: 2025-08-05 20:27:35

诗句

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

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20:27:35

原文展示

出塞曲 其四
作者: 林鸿 〔明代〕

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
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战斗景象,表达了士兵们在秋天即将来临之际的紧张与期待。诗中提到,单于(匈奴首领)即将来袭,边界的骠骑兵在远处集结。号角声在风沙中响起,旌旗在阳光和月光下高高悬挂。猛鹰因猎箭而惊起,战马已经识别出烽烟的信号。昨夜的旄头(战旗)是黑色的,前军的指挥官得到了右贤(智勇之士)。

注释

  1. 单于:匈奴的首领。
  2. 秋近塞:秋天即将来临,边塞的气氛愈发紧张。
  3. 骠骑:指骑兵,骠骑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精锐骑兵。
  4. 吹角:吹号角,表示战斗的开始。
  5. 扬旌:升起战旗。
  6. 惊雕:猛鹰被惊动,象征战斗的激烈。
  7. 防猎箭:防备猎人发射的箭,形容紧张的战斗状态。
  8. 战马识烽烟:战马能够识别烽火信号,体现战士们的警觉。
  9. 旄头黑:战旗的颜色,暗示夜间的战斗。
  10. 前军得右贤:前线军队得到了智勇之士,暗示战斗中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鸿,明代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同时也展现出士兵的英勇和悲壮。

创作背景

《出塞曲》系列诗作是林鸿在边塞生活中创作的,背景多与当时的战争、民族冲突有关。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边疆防务紧张时期,诗人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歌鉴赏

《出塞曲 其四》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明代时期边境战士的生活与情感。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描绘了一幅战斗的画面。诗的开头“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不仅交代了时间和环境,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战斗,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接下来的“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氛围。号角声在风沙中响起,战旗在日月之下高悬,形成了激烈的对比,展示了士兵们的勇敢与坚定。

在“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中,猛鹰的惊起和战马的警觉象征着战争的来临,表达了士兵们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最后两句“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则转向战斗的结果,既有对战士的赞美,也暗示了战斗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现出边塞士兵在抗击外敌时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战斗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单于秋近塞:边塞的局势因单于的接近而变得紧张,时间上已经进入秋季,暗示着战斗的临近。
  2. 骠骑远临边:骠骑兵从远处赶来,强调了战斗的准备与集结。
  3. 吹角风沙动:号角声在风沙中响起,营造了一种紧迫的战斗氛围。
  4. 扬旌日月悬:战旗在日月的照耀下高高悬挂,象征着士兵们的勇气与忠诚。
  5. 惊雕防猎箭:猎鹰因箭矢而惊起,寓意着战斗的激烈和危险。
  6. 战马识烽烟:战马能够识别烽火,象征着战士们的警觉和经验。
  7. 昨夜旄头黑:暗示前一夜的紧张与不安。
  8. 前军得右贤:前线军队得到了智勇之士,暗示着战斗中的希望和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马比作警觉的士兵,体现了士兵与马的紧密联系。
  • 拟人:赋予战马、雕等动物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扬旌日月悬”与“昨夜旄头黑”,使诗句更加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士兵们的忠诚与勇敢,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忧虑与思考。诗人在诗中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变换与不安,暗示战争的来临。
  2. 单于:象征外敌,代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3. 吹角:象征战斗的号召,激励士兵。
  4. 旌旗:象征军队的威严与士气。
  5. 战马:象征士兵的忠诚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 汉
    • B. 匈奴
    • C. 藏族
  2. “昨夜旄头黑”中的“黑”主要暗示了什么?

    • A. 战斗的结束
    • B. 紧张的气氛
    • C. 军队的胜利
  3. 诗中提到的“骠骑”是指什么?

    • A. 步兵
    • B. 骑兵
    • C. 弓箭手

答案

  1. B. 匈奴
  2. B. 紧张的气氛
  3. B. 骑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曲 其一》:同样描写边塞生活,展现战争与士兵的勇敢。
  • 《夜泊牛渚怀古》:王昌龄的作品,情感激昂,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林鸿的《出塞曲》在视角上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而后者则更加侧重于战争与士兵的生死搏斗。两者都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对国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典诗词选》
  2. 《边塞诗研究》
  3. 《明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李中华 代征人妻喜夫还 省试方士进恒春草 闻百舌鸟 名姝咏 美人春卧 曹仁宪谨荣寿歌 蝶恋花 瓶花 烟雨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包含劳的词语有哪些 神骓 先字旁的字 自顾不暇 敷张扬厉 鬥字旁的字 包含维的词语有哪些 耽待 包含卖的成语 二字旁的字 白旄黄钺 潜龙勿用 枕方寝绳 户字头的字 千切 衣褐怀宝 省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