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和朱希真韵,题陈孟群画

《点绛唇 和朱希真韵,题陈孟群画》

时间: 2025-04-29 01:36:59

诗句

竹泪斑斑,洒向闲花草。

双薇竞巧。

妒煞湘蛾老。

颜色无多,知是驩娱少。

嬉仍好。

画中杨妹,押印何须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6:59

原文展示:

竹泪斑斑,洒向闲花草。
双薇竞巧。妒煞湘蛾老。
颜色无多,知是驩娱少。
嬉仍好。画中杨妹,押印何须倒。

白话文翻译:

竹叶上的露珠悄然滑落,洒落在闲散的花草上。
双重的薇花争相妍丽,令湘江的蛾子都感到嫉妒。
颜色虽然不多,却知欢乐与愉悦少。
嬉戏仍然很美好。画中那位杨妹妹,印记又何必颠倒呢?

注释:

  • 竹泪:比喻竹叶上的露水,形象地描绘其晶莹剔透的状态。
  • 闲花草:指随意生长的花草,表现出一片宁静的景象。
  • 双薇:指两朵薇花,象征着美丽的事物竞争。
  • 湘蛾:指湘江地区的蛾子,传达一种嫉妒的情感。
  • 驩娱:欢乐和娱乐。
  • 杨妹:指画中的女子,可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常常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清丽的意象,对自然与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姚华观赏陈孟群的画作时,因画中女子的美丽与画面所传达的情感而触动,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和朱希真韵,题陈孟群画》是一首充满生机的词作。首先,诗的开头以“竹泪斑斑”描绘了竹叶上清晨露水的细腻,隐喻生命中的纯净与美好。接着,双薇花的竞相盛开,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竞争与嫉妒,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感。

“颜色无多,知是驩娱少”一句,则流露出对生活中欢乐少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尽管如此,诗人依然认为“嬉仍好”,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一句“画中杨妹,押印何须倒”,不仅是对画中女子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泪斑斑,洒向闲花草:开篇以竹叶上的露水作比喻,表现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双薇竞巧:描绘两朵薇花的争奇斗艳,表现美丽与竞争的主题。
  • 妒煞湘蛾老:湘江的蛾子因嫉妒而感到痛苦,传达一种对美的渴望和嫉妒心理。
  • 颜色无多,知是驩娱少:虽然色彩不多,但却反映了生活的欢乐与愉悦少的感慨。
  • 嬉仍好:尽管如此,生活中的嬉戏与快乐仍然是美好的。
  • 画中杨妹,押印何须倒:画中的女子美好,印记又何必放倒,反映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竹泪”比喻露水,生动形象。
  • 拟人:竹叶上露水似乎有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双薇竞巧”,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示了在竞争与嫉妒中所感受到的脆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泪:象征纯净与生命的脆弱。
  • 双薇:美丽与竞争的象征。
  • 湘蛾:嫉妒与对美的追求。
  • 杨妹:理想与美的化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泪”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生命的脆弱
    C. 竞争

  2. 诗中提到的“双薇”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竞争与嫉妒
    B. 友谊与和谐
    C. 孤独与失落

  3. 诗的最后一句“押印何须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绘自然美的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姚华的作品更侧重于竞争与嫉妒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呈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查询

踏莎行·萼破前村 踏莎行 其六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其二 踏莎行 春宵听雨二首 其一 踏莎行 其三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踏莎行 玉颊啼痕 踏莎行 题陈文忠公遗集 踏莎行 舟宿吴陵而中有怀 踏莎行·扬梦茶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江膂 拍演 忠贞不屈 耳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忧心如惔 操盘 淘河 湖光山色 牛字旁的字 枕戈饮胆 抛头露面 包含架的成语 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逸趣横生 第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