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5:23
原文展示:
澄宇高云敛,团飞到处看。
江山宜独夜,松桧自生寒。
莎际幽虫作,阶前清露漙。
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天空下,云彩渐渐聚拢,鸟儿在空中团团飞舞,四处观望。
这江山在夜晚显得格外宜人,松树和桧树在寒冷中独自挺立。
在莎草旁,幽静的虫鸣响起,台阶前清晨的露珠闪烁着光泽。
披上衣服的年轻妇女,轻轻拉着衣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松桧自生寒”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松树的偏爱,松树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古诗词中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仕玠,清代诗人,生于浙江,以其诗才和笔力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的情感,可能与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明月引》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澄宇高云敛”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云彩的变化和鸟儿的飞翔形成了动态的画面,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中总有变幻和无常。而“江山宜独夜”则表达了在夜晚,独自赏景的美好,夜色中自然的宁静与辽阔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然而接下来的“松桧自生寒”则让人感到一丝寒意,象征着生活中的孤独与冷清。
接着,诗中提到的“莎际幽虫作”,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生动,虫鸣的幽静与夜色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一联“披衣荡子妇,揽袂起长叹”则转向人物,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情感,她的叹息仿佛是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这一联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与思索的空间。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松桧”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孤独
C. 繁华
D. 伤感
诗的最后一联中,年轻女子的叹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感慨
C. 愤怒
D. 迷惘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朱仕玠的《明月引》更关注于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