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晚春三首 其二

《晚春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6:56:12

诗句

宫树参差带苑墙,暖尘兼雾扑衣裳。

新蒲细柳皆春色,紫燕黄莺欲断肠。

沽酒客来花未落,祓除人去水犹香。

老怀无复登临赏,坐对钟山到夕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12

原文展示:

晚春三首 其二 杨基 〔明代〕 宫树参差带苑墙,暖尘兼雾扑衣裳。新蒲细柳皆春色,紫燕黄莺欲断肠。沽酒客来花未落,祓除人去水犹香。老怀无复登临赏,坐对钟山到夕阳。

白话文翻译:

宫中的树木参差错落,环绕着苑墙,暖风中的尘埃和雾气轻轻扑打在衣裳上。新生的蒲草和细嫩的柳枝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紫燕和黄莺的鸣叫声让人感到心碎。卖酒的客人来时,花朵还未凋落,举行祓除仪式的人离去后,水依然散发着香气。年老的我已不再有登高远眺的兴致,只是静静地对着钟山,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宫树:指宫中的树木。
  • 苑墙:宫苑的围墙。
  • 暖尘兼雾:形容春天的暖风中带有尘埃和雾气。
  • 新蒲细柳:新生的蒲草和细嫩的柳枝,象征春天的生机。
  • 紫燕黄莺:两种常见的春鸟,它们的鸣叫声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
  • 沽酒客:卖酒的客人。
  • 祓除:古代的一种除灾祈福的仪式。
  • 老怀:老年人的心情。
  • 钟山:山名,这里可能指南京的钟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约1326-1378),字孟载,号眉庵,明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晚春时节,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又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景色,通过对宫树、新蒲、细柳、紫燕、黄莺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晚年时,已不再有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只是静静地欣赏自然景色,直到夕阳西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春为背景,通过对宫树、新蒲、细柳、紫燕、黄莺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中“暖尘兼雾扑衣裳”一句,巧妙地捕捉了春天特有的气息,给人以温暖而朦胧的感觉。“紫燕黄莺欲断肠”则通过鸟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后两句“老怀无复登临赏,坐对钟山到夕阳”,则抒发了诗人晚年的淡泊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宁静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明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宫树参差带苑墙:宫中的树木参差错落,环绕着苑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暖尘兼雾扑衣裳:春天的暖风中带有尘埃和雾气,轻轻扑打在衣裳上,给人一种温暖而朦胧的感觉。
  3. 新蒲细柳皆春色:新生的蒲草和细嫩的柳枝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4. 紫燕黄莺欲断肠:紫燕和黄莺的鸣叫声让人感到心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5. 沽酒客来花未落:卖酒的客人来时,花朵还未凋落,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
  6. 祓除人去水犹香:举行祓除仪式的人离去后,水依然散发着香气,象征着春天的清新。
  7. 老怀无复登临赏:年老的我已不再有登高远眺的兴致,表达了诗人晚年的淡泊情怀。
  8. 坐对钟山到夕阳:只是静静地对着钟山,直到夕阳西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宁静欣赏。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紫燕黄莺欲断肠”,将鸟鸣拟人化,赋予了它们情感。
  • 对仗:如“新蒲细柳皆春色,紫燕黄莺欲断肠”,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如“暖尘兼雾扑衣裳”,通过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盎然的喜爱,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晚年生活的淡泊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树:象征着宫廷的庄严和春天的生机。
  • 新蒲细柳: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新生。
  • 紫燕黄莺:象征春天的美好和时光的流逝。
  • 钟山:象征着宁静和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紫燕黄莺欲断肠”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晚年生活的淡泊

  2. 诗中“老怀无复登临赏”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向上 B. 消极悲观 C. 淡泊宁静 D. 豪情壮志

  3. 诗中“暖尘兼雾扑衣裳”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D. 夸张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中的鸟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杨基的《晚春三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基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羹莼 感怀 次韵君用寄茶 书元可扇 湖上 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脍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 方老致木犀甚古 次韵郑佥判 懒庵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矛字旁的字 禀缣 衡门圭窦 寡不敌众 浮言虚论 兀字旁的字 包含萤的成语 死狗 怜悼 美如冠玉 咬紧牙关 如堕烟雾 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月朵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