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雪窦杖锡七首·踟蹰岭

《游雪窦杖锡七首·踟蹰岭》

时间: 2025-05-02 19:57:34

诗句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34

原文展示

游雪窦杖锡七首·踟蹰岭
作者:陈著 〔宋代〕

石路崔嵬云上头,
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
不到山心不当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高耸的石路,蜿蜒在云端之上,北边和南边的雪山形成了一个鸿沟。谁为这条踟蹰岭题写了这首诗呢?若不深入山心,就不能称得上真正的游览。

注释

  •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形容路途艰难。
  • 崔嵬:高耸的样子,形容山路陡峭。
  • 云上头:在云端之上,表示高度。
  • 北云南雪:指北方和南方的雪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分界。
  • 鸿沟:比喻较大的隔阂或距离,诗中指雪山间的深渊。
  • 踟蹰岭:路名,意为犹豫不决的岭,形象地描绘出行走的艰辛。
  • 山心:指山的核心部分,暗示深入探访的必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雪窦杖锡七首》系列诗作是在陈著游览雪窦山时创作的。雪窦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的壮丽和游览的艰辛。开篇以“石路崔嵬,云上头”描绘了高耸的石路,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缭绕的山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远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北云南雪此鸿沟”,不仅突出了雪山的雄伟,也隐喻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在“谁人题作踟蹰岭”这一句中,诗人发出疑问,似乎在追溯这条崎岖山路的来历,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最后的“不到山心不当游”则是对游览意义的深刻反思,强调了深入探索的重要性,暗示只有真正走进山的深处,才能体会到旅行的真谛。

整首诗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探索的哲理,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路崔嵬云上头:高耸的石路在云端之上,强调了路的艰难与高耸。
  2. 北云南雪此鸿沟:北方和南方的雪山形成的鸿沟,描绘出自然的壮丽。
  3. 谁人题作踟蹰岭:引入疑问,体现对这条路的好奇与思考。
  4. 不到山心不当游:强调深入山中才能真正体验旅行的价值,寓意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比作“踟蹰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走路时的犹豫。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 排比:通过对景物的描述,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探索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在游览中不仅要欣赏表面的美,更要深入其中,领悟更深层次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路:象征艰难的旅程。
  • :象征高远与神秘。
  • :代表纯洁与冷峻。
  • 鸿沟: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路崔嵬云上头”的意思是: A. 石路很平坦
    B. 石路高耸在云端
    C. 石路在山下

  2. “踟蹰岭”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平坦的路
    B. 一条崎岖的山路
    C. 一条河流

  3. 诗中提到的“北云南雪”主要形容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雪山的壮丽
    C. 一场雪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但更侧重于孤独感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使用了更为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陈著诗集》

这些书籍和文章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小曲新词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江边草 雪后过集贤裴令公旧宅有感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玩止水 一叶落 狂歌词 立秋夕有怀梦得 花下自劝酒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巢的词语有哪些 高人一着 雨谷 歺字旁的字 痴心妇人负心汉 杂骨董 毋字旁的字 酒肉兄弟 包含梭的成语 祸福由人 上阳白发人 包含遶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动必缘义 风流罪犯 耳刀旁的字 靖领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