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5:19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我耳聋了,无用去询问外间的新闻,抬头看去,眼前显得昏暗。
痴呆已甘愿沉迷于老境,背弃宁愿接受乞求的恩惠。
难以陪伴年轻人,跟随他们的薄情,唯有春天的回归为我带来温暖。
京城洛阳的交游往来频繁,渡江的人如今还有几位存活?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可以看出有对“春回”以及“京洛”的隐喻,代表希望与昔日的繁华。
张元干,字子华,号千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以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
诗作于冬夜,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在冬夜的寂静中,诗人陷入对自身处境和社会变迁的沉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耳聋、老境的无奈与对年轻人薄情的感叹。开篇以“耳聋”引入,展现诗人对外界的隔绝感,仿佛在说即使想要了解世事,也无能为力。接着“矫首何妨目作昏”,生动地描绘出一种不屈服的态度,即便眼前的世界暗淡,也不愿低头。中间两句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对老年的接受与无奈,宁愿沉浸于孤独的老境,也不愿意依附别人。
最后两句“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惋惜与反思,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是寥寥无几。整首诗以感伤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在时间流逝和人情冷暖中的孤独与思考,情感深邃,余音绕梁,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对年轻人薄情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诗中“耳聋”指的是什么?
A. 听力衰退
B. 目盲
C. 对外界的无知
D. A和C均正确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年轻人的羡慕
D. 对老年的接受
“赖得春回为我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望
B. 绝望
C. 希望
D. 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