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上维道祈雨有应

《和上维道祈雨有应》

时间: 2025-05-07 15:54:32

诗句

江乡长夏亢阳骄,太息秋原稻穗焦。

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

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

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4:32

原文展示:

和上维道祈雨有应 张耒 〔宋代〕

江乡长夏亢阳骄,太息秋原稻穗焦。 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 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 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

白话文翻译:

在江乡的漫长夏日里,阳光异常炽热,我叹息着秋天的原野上稻穗因干旱而枯萎。 暑气在傍晚时分似乎收敛了秦地的火焰,秋雨的声音如同浙江的潮水般响起。 夜晚,凉风从屋檐下滴落,清晨,我在枕上清晰地听到竹叶上的雨声。 我用椒酒和醑酒祭祀神灵,感到自己的德行浅薄,但圣明的朝廷应当能够调节四季的气候。

注释:

  • 江乡:指江南地区。
  • 长夏:指漫长的夏季。
  • 亢阳骄:形容阳光炽热。
  • 太息:叹息。
  • 稻穗焦:稻穗因干旱而枯萎。
  • 秦地火:比喻秦地的酷热。
  • 浙江潮:比喻雨声如潮。
  • 夜斋:夜晚的书房。
  • 檐间滴:屋檐滴水。
  • 晓枕:清晨的枕头。
  • 竹上飘:竹叶上的雨声。
  • 椒醑:椒酒和醑酒,古代祭祀用的酒。
  • 礼神:祭祀神灵。
  • 惭德薄:自感德行浅薄。
  • 圣朝:指朝廷。
  • 当宁:应当。
  • 四时调:调节四季的气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江南地区经历了一个干旱的夏季后,祈雨有应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干旱的忧虑、对雨水的期盼以及对神灵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长夏的干旱和秋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神灵的敬畏。诗中“江乡长夏亢阳骄”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夏季的酷热,而“太息秋原稻穗焦”则进一步以稻穗的枯萎来象征干旱的严重性。后两句“暑气暮收秦地火,雨声秋响浙江潮”巧妙地将暑气的消退与雨声的响起相对比,形成鲜明的意象。结尾的“椒醑礼神惭德薄,圣朝当宁四时调”则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感激和对朝廷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乡长夏亢阳骄:描绘江南地区夏季的酷热,阳光炽烈。
  2. 太息秋原稻穗焦:诗人叹息秋天的原野上稻穗因干旱而枯萎。
  3. 暑气暮收秦地火:暑气在傍晚时分似乎收敛了秦地的火焰,暗示暑气的消退。
  4. 雨声秋响浙江潮:秋雨的声音如同浙江的潮水般响起,形容雨声的宏大。
  5. 夜斋凉送檐间滴:夜晚,凉风从屋檐下滴落,带来凉意。
  6. 晓枕清闻竹上飘:清晨,我在枕上清晰地听到竹叶上的雨声。
  7. 椒醑礼神惭德薄:我用椒酒和醑酒祭祀神灵,感到自己的德行浅薄。
  8. 圣朝当宁四时调:但圣明的朝廷应当能够调节四季的气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暑气暮收秦地火”和“雨声秋响浙江潮”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暑气的消退和雨声的宏大。
  • 对仗:如“夜斋凉送檐间滴,晓枕清闻竹上飘”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神灵的敬畏。诗人通过对干旱和雨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同时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激和对朝廷的期望。

意象分析:

  • 江乡:江南地区,代表炎热和湿润。
  • 长夏:漫长的夏季,代表酷热和干旱。
  • 稻穗焦:稻穗枯萎,象征干旱的严重性。
  • 秦地火:秦地的酷热,比喻暑气的炽烈。
  • 浙江潮:浙江的潮水,比喻雨声的宏大。
  • 椒醑:祭祀用的酒,象征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乡长夏亢阳骄”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江南地区的湿润 B. 江南地区的酷热 C. 江南地区的凉爽 D. 江南地区的寒冷

  2. “太息秋原稻穗焦”中的“太息”是什么意思? A. 叹息 B. 欢笑 C. 惊讶 D. 平静

  3. “暑气暮收秦地火”中的“秦地火”比喻什么? A. 秦地的酷热 B. 秦地的湿润 C. 秦地的凉爽 D. 秦地的寒冷

  4. “椒醑礼神惭德薄”中的“椒醑”是什么? A. 祭祀用的酒 B. 祭祀用的食物 C. 祭祀用的香料 D. 祭祀用的器具

答案:

  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 黄庭坚的《秋怀二首》: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和上维道祈雨有应》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干旱和雨水的感受,而苏轼的词则更侧重于对江南风情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黄庭坚等宋代词人的作品,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愁倚阑/春光好 点绛唇·花落花开 谒金门·槐阴绿 诉衷情·十分风味似诗人 朝中措·几回相与叹高才 夜行船·一舸鸱夷云水路 鹧鸪天·准拟关门度一秋 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 蓦山溪·风传芳信 千秋岁·梅妆竹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覆云翻 舌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知难而退 缀饰 黑字旁的字 三兽渡河 人字头的字 目不苟视 尧舜千钟 银杖 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踧笮 豕字旁的字 玄言诗 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才过屈宋 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