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6:58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
作者:苏轼 〔宋代〕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
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
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
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
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是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
全诗翻译:
我在西行的路上,怀念南方的故国,堂上挂着潇湘的画卷。
映入眼帘的是云山交错,野水绵延不断。
往昔的游历让我自己反思,随手写下的都已忘却。
以后会有衡阳的朋友,来看这幅画,心意却似乎遥远而渺茫。
你我心怀各自的思念,山川自有其曲折。
经营这些画作本应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不过江边的市集人家寥寥无几,烟雾缭绕的村庄被古树环绕。
我知道你心中有幽静的情意,愿意细心去探寻。
近在咫尺的景色并不多,阴晴不定的天色更是让人感慨。
小径蜿蜒通向后山,溪水最终会汇入前面的河流。
我自言这并非人意,曾经的马蹄声也已渐行渐远。
未来我在他乡游历时,或许会谈起剑山的故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化,既有豪放又有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的晚年时期,回忆往昔游历和生涯的感慨。时值他身处逆境,怀念故乡,心中充满对自然的眷恋与人生的思索。
苏轼的《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以潇湘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开头的“西征忆南国”便直接点明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身在他乡,心却系于故土。画作引发的情感反思让他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中,仿佛那些旧游的心情在眼前浮现。
整首诗中,苏轼运用自然景象来承载情感,云山、野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引导读者感受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他提到的“衡阳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虽然相隔千里,心意依然相通。
在描绘中,苏轼不仅仅停留在美景的描写,而是通过“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展现了内心的细腻与深邃,反映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中提到的“他年宦游处,应话剑山西”更是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往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潇湘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变幻的深思,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的景色?
A. 北国
B. 南国
C. 西域
D. 东海
诗中提到的“衡阳客”是指什么?
A. 朋友
B. 诗人
C. 游客
D. 商人
“阴晴自不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平静
D. 疑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