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5:02
竹映红蕖水榭开,
门闲乳雀下青苔。
伊人何恋五斗粟,
不作渊明归去来。
竹影映照着红色的荷花,水边的楼阁也开得正好。门前悠闲的小雀在青苔上嬉戏。那位佳人为何对五斗米的生活如此留恋呢?为何不如陶渊明般选择归隐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梅尧臣游览乐园时,感怀主人之情,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对自然与归隐的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描绘了水边的自然环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竹影与红蕖相映成趣,水榭悠然自得,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随后诗人用“伊人”引入对生活选择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五斗粟”则象征着世俗的繁琐与贫乏,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羡慕。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反思人生态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纷繁的世俗生活中,宁静与自我选择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伊人”指的是谁?
“五斗粟”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对比梅尧臣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梅尧臣的诗更为清新脱俗,陶渊明则更具哲理与深度。梅尧臣的自然意象更为生动,而陶渊明则更为沉静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