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4:31
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
闻歌汴渠劳,谩缀汴渠诗。
汴水源本清,随分黄河枝。
浊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
天王居大梁,龙举云必随。
设无通舟航,百货当陆驰。
人间牛骡驴,定应无完皮。
苟欲东南苏,要省聚歛为。
兵卫讵能削,乃须雄京师。
今来虽太平,尽罢未是时。
愿循祖宗规,忽益群息之。
譬竭两川赋,岂由此水施。
纵有三峡下,率皆麤冗资。
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我本是个山野之人,不懂得经济的道理。
听说汴渠的歌声劳累,随便缀成了汴渠的诗。
汴水本来是清澈的,随着黄河支流的分流而浑浊。
如今浑浊的水流已经盛行,清流的派系无法推崇。
天子居住在大梁,龙飞云起必然相随。
如果没有通舟的水路,所有货物只能在陆地上驰骋。
人间的牛、骡、驴,肯定没有完好的皮毛。
如果想要东南的复兴,就必须要节省聚敛。
兵卫怎么能削减,必须依赖雄壮的京师。
如今虽然表面上太平,实际上并不是时候。
希望能够遵循祖宗的规矩,忽然增益众生。
就像两川的赋税,是不能由这水来施加的。
即使有三峡的水流,大多也是粗糙而冗余的资源。
切忌贬低汴渠,因为它并非取用的膏脂。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君,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以清新自然、灵动活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和经济问题。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矛盾并存的阶段。诗人借助汴渠这一重要水路,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思考与忧虑,呼吁节省聚敛,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对汴渠的描绘,反映出了一种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自谦为“山野人”,强调自己对经济的无知,实际上却是在借此表达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他指出汴水的清澈与黄河的浑浊,象征着经济发展的困境和选择。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提出了对于国家治理和经济繁荣的看法,认为在太平的表象下,实际上隐藏着更深的危机。
诗中对“牛骡驴”的描绘,暗示了民生的艰辛,生动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处境。而“苟欲东南苏,要省聚歛为”则是对复兴经济的直接呼吁,强调节省与聚敛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作结,强调了对汴渠的重视,警示人们不可轻视重要的经济资源。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经济繁荣的深刻思考与反思。诗人通过对汴渠的描绘,告诫世人要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呼吁节省与聚敛,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诗中表现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展示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社会担当。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汴渠”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牛骡驴”意在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