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22
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
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
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
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
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
这首诗描绘了凤宁山的美丽景象,山形高耸,似乎要飞向天空。诗人感叹为何不飞去,仿佛有仙人掌控着这一切。山中的灵气并未消散,烟霞的景象愈发浓重。在城中看到山的画像,清幽的美好常常在梦中浮现。当前朝代的事务显得幽深,霜风肃杀,马鞭飞扬。正值佳节,诗人与心爱之人共度美好时光。高高的亭子展翅两侧,飞云相连,仿佛与画栋相连。青翠的柏树诉说着秋天的声音,红树则排列成清供。远观千里也仿佛近在眼前,长歌一曲,举杯相送。洹水流淌,清澈可见,俯视山下,心情宁静。登高望远,忘却了疲惫,酒酣耳热之间,豪情更加纵横。牛山何必悲伤,今日正待鸣凤而来。
许有壬,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期,受到唐诗宋词的影响,风格多样,兼具抒情与叙事的特点。
《九日登凤宁山》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此佳节登高望远,寄托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九日登凤宁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凤宁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开篇以“亭亭凤宁山”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山似飞动,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诗中提到“胡为不飞去”,表现出诗人对这种飞翔状态的渴望,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心情。随着描写的深入,山中的灵气与烟霞使得整个画面愈加立体,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的美,也在反思人世间的纷扰。每当佳节来临,诗人与佳人共度良辰美景,显得尤为珍贵,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的最后,诗人通过牛山来表达一种哲理:即使面对悲伤,也要静待理想的实现。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心境开阔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凤宁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诗人对哪些自然现象表示了赞美?
诗人在何种节日中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