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3
九日登酉山
作者:李光谦 〔清代〕
断续青烟起涧阿,
隔城听彻采樵歌。
疏林下碍登高目,
无数秋山夕照多。
在山涧的深处,青烟缭绕,时隐时现;
我在城外,隔着远远的距离听到采樵人的歌声。
在稀疏的树林下,登高望远的视线被挡住,
夕阳映照下,数不清的秋山显得更加迷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九日”指的是重阳节,传统中重阳节是登高的日子,寓意长寿和健康。
作者介绍: 李光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在这个传统节日选择登高,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反思。
《九日登酉山》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首句“断续青烟起涧阿”以“青烟”的出现引入了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隔城听彻采樵歌”则通过远处的歌声,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间两句“疏林下碍登高目,无数秋山夕照多”则表现了作者在登高过程中所见的景象,透过稀疏的树林,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层叠,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愉悦。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陶醉。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仰,深刻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冬至
B. 重阳节
C. 春节
D. 中秋节
诗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A. 风声
B. 鸟鸣
C. 采樵歌
D. 人声
“疏林下碍登高目”中的“碍”是什么意思?
A. 促进
B. 阻碍
C. 让步
D. 保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光谦的《九日登酉山》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李光谦则通过描绘具体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生活的气息。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