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27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这原本是一个宁静的地方,竹树遮蔽了阴凉。
屋檐外青山的翠色,映照出人们出世的心境。
圆满通达没有形象,圣洁的境界无法侵犯。
这真是我兄长的法门,何妨我与朋友的情谊更深。
天香自然会传来,灵异之音也能识别钟声的音韵。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白,号雪渔,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咏史诗闻名于世。他的诗风豪放、高远,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是王昌龄与王维在青龙寺相聚时所作,反映了二人对佛教思想的欣赏与探讨。王维以其诗画兼修而著称,王昌龄的诗则多表现出激情与豪迈,两者在风格上的互补,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这首诗在宁静的环境中,流露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感悟。开篇便以“本来清净所”引入,给人以一种清幽洁净的感觉,随后通过“竹树引幽阴”将这种清静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仿佛置身于一个人迹罕至的修行之地。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出世心相得益彰,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两句揭示了佛教中的一种境界——超越物象,达到一种无形的真理。这里的“圆通”不仅是对佛理的理解,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接下来的“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则流露出诗人与王维之间深厚的友情,表现出诗人对兄长法门的赞同与认可。
最后两句“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一个高峰,表达了自然与心灵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环境,竹树遮挡阳光,营造出一片阴凉之地。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檐外”的山色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表现出一种优雅的心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说明一种境界的通达是无形的,真正的圣境是无法被世俗所侵犯的。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表达了对兄长法门的认同,以及对友情的珍惜。
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结尾意象的升华,自然的芬芳与灵异之音相互交融,象征着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围绕对宁静环境的描绘、对佛理的体悟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强调了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中“本来清净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集市
D. 旅游景点
“圆通无有象”强调了什么概念?
A. 物质的存在
B. 超越形象的真理
C. 具体的事物
D. 一种艺术风格
诗中提到的“天香”象征着什么?
A. 经济繁荣
B. 内心的和谐
C. 物质财富
D. 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