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代扶风主人答

《代扶风主人答》

时间: 2025-05-01 10:41:34

诗句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1:34

诗词名称: 代扶风主人答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白话文翻译:

杀气凝聚,仿佛无法流动,寒风悲鸣,阳光也显得冷淡。
浮尘四起,远方的游子更加忧愁。
我依然宿于扶风,借酒自宽心。
心中小事未能理顺,长剑又有谁能弹奏?
主人与我共饮,面对我还感慨不已。
不禁泪流满面,因为歌唱行路的艰难。
我在边地当了十五年的兵役,三四次讨伐楼兰。
连年不解甲,日子堆积却没有食物。
将军向匈奴投降,国家的使者在桑乾失踪。
当初出征时三十万人,如今独自返回长安。
你要是不信沙场的苦,看看我身上的刀箭伤疤。
乡亲们都已零落,坟墓也被摧毁。
我仰望青松的枝叶,痛心欲绝,心如刀绞。
禽兽的哀鸣不曾消散,路旁的景象让人难以忍受。
幸好遇上了休明之治,天下太平波澜不起。
老马思念归伏的草场,长鸣却已无力。
少年兴旺时,何以发出如此悲伤的哀叹?
天子刚刚开始封禅,贤良的文士频频上表。
三边的情况都是如此,盛衰也须好好观察。

注释:

  • 杀气:指战场上弥漫的气氛,体现战争的残酷。
  • 扶风:地名,古代的一个县,暗示作者的归处。
  • 沽酒:卖酒,借酒消愁。
  • 寸心:形容内心的情感。
  • 长铗:长剑,象征英雄。
  • 行路难:指出征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青溪,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疆的战争和士兵的苦乐。他的诗风豪放,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昌龄赋闲之际,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代扶风主人答》是一首富有情感厚度的边塞诗,作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伤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引出一个凄凉的氛围,象征着战场上紧张和恐惧的气息。接下来的“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则描绘了游子的忧愁,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深度。

在表达个人情感上,诗人通过对饮酒的描写来缓解内心的痛苦,但“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和无助。之后的叙述中,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征战生涯,提及“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不仅描绘了他在战争中的辛苦历程,也隐含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期盼。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显示出他作为一位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杀气凝不流:描写战场的紧张与压抑。
  • 风悲日彩寒:自然景象映衬悲凉的情感。
  • 浮埃起四远:浮尘四起,象征战争带来的动乱。
  • 游子弥不欢:游子心情愈加沉重。
  •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借酒消愁,表现出孤独感。
  • 寸心亦未理:内心的烦乱依旧。
  • 长铗谁能弹:英雄无奈,感叹时光流逝。
  •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朋友的关怀与感伤。
  • 便泣数行泪:感情的宣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杀气比作凝结的物体,增强了战场的沉重感。
  • 拟人:风悲、日寒,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氛围。
  • 对仗:如“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苦难的深切感受,体现了对未来和平的期待和对士人责任的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杀气:象征战争的残酷。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青,寄托诗人的希望。
  • 刀箭瘢:代表战斗的痕迹,诉说战争的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扶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边地
    c) 扶风县
    d) 楼兰

  2. “寸心亦未理”中“寸心”指的是什么? a) 小事
    b) 内心的情感
    c) 亲情
    d) 家乡

  3. 诗中“主人就我饮”表达了什么? a) 孤独
    b) 关怀与同情
    c) 友谊
    d) 享乐

答案:

  1. c) 扶风县
  2. b) 内心的情感
  3. b) 关怀与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王昌龄与高适的边塞诗对比:
    • 王昌龄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而高适的诗则多强调边疆的壮阔与士兵的英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译文

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漳南十咏·城东水阁 酂阳行 元日过浦城西阳岭 寓居兴化转运廨舍 雨晴早出 又往郑园 又寄兴化徐虞部 游烟霞洞 游龙门香山寺 游灵峰院龙龛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六朝脂粉 包含纲的成语 急嘴急舌 大度豁达 飞船 丶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养卫 车字旁的字 德厚流光 怪里怪气 反文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思人树 包含玷的词语有哪些 针针丛棘 心脏死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