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1:30
古来志士愿不辱,
少在朝廷多在山。
寄食生涯无定止,此心长到白云间。
自古以来,志向高远的志士们都希望不被侮辱,
很少在朝廷中生活,大多选择隐居在山林间。
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归宿,这颗心却总是向往那白云间的自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深受苏轼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隐居时期,正值其对生活和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生活的厌倦与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睡起二首》通过对比志士在朝廷与山林之间的生活选择,表达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首句“古来志士愿不辱”直接点明了主题,志士对于尊严的追求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情感。接下来的“少在朝廷多在山”,则揭示了志士的选择,他们更愿意远离权力中心,选择一种隐逸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寻,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寄食生涯无定止”一句,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漂泊不定,寄人篱下的无奈,却在最后一句“此心长到白云间”中,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白云间代表了自由和远离世俗的生活,诗人以白云作为象征,传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由、尊严与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志士的生活选择,表现了对理想、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志士”主要是指: A. 追求理想的人 B. 朝廷官员 C. 隐士 D. 商人
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是: A. 在朝廷中为官 B. 漂泊不定 C. 自由自在 D. 依靠他人
诗中的“白云间”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和自由 C. 朝廷生活 D. 人际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暘》同样表达了隐居山林的生活理想,其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黄庭坚的《睡起二首》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黄庭坚则更加强调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