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5:09
秋景 江动月移石
石是龙眠处,终无石可扛。
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
本似岷山雪,今为岭表泷。
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
投渚天为碎,蹲磻影忽双。
桂轮无侧匿,眼眼似窥窗。
这块石头是龙眠的地方,终究没有石头可以扛起来。
不应是江水动了月亮,而是月亮在江水的移动。
本来像岷山的雪,如今却成了岭上的瀑布。
是谁惊动了打兔子的杵,失去了钓鱼的矼。
投石子在水面,天际仿佛碎了,
蹲在石头上的影子忽然变成了双影。
桂花的轮廓没有隐藏,
眼睛似乎在窥视窗外的景象。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反映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石是龙眠处”引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意象,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未应江动月,自是月移江”则巧妙地将月亮与江水的关系描绘出来,突显出天地之间的变化与和谐。整首诗的意境在于自然与人之间的互动,月亮与江水的移动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的意象交错,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生活的哲思,如“是谁惊兔杵,失却钓鱼矼”表现了生活的喧嚣打破了宁静的渔者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而“桂轮无侧匿,眼眼似窥窗”则回归到月亮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石是龙眠处”中“龙眠”指的是:
A. 龙的栖息地
B. 石头的特性
C. 水流的方向
“桂轮无侧匿”中的“桂轮”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月亮
C. 星星
本诗的主题是: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无常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