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0:02
乌夜啼·何年似永和年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何年似永和年。
记湖船。
如此晴天无处望新烟。
江南女,裙四尺,
合秋千。
昨日老人曾见久潸然。
这是什么年头像永和年那样美好呢?
我记得那湖上的船。
在这样的晴天,四处望去却没有新出现的烟雾。
江南的女子,裙子四尺长,
正好在秋千上荡漾。
昨天那位老人曾见过她,眼里流露出久远的感伤。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风光和人文情怀,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刘辰翁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乌夜啼·何年似永和年》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江南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优雅姿态。首句“何年似永和年”便以疑问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永和年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时光,而如今的现实却充满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接下来的描写中,湖船与晴天的结合,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美好,然而“无处望新烟”又隐含着一种失落感,仿佛生活中缺少了新的变化与生机。
“江南女,裙四尺,合秋千”一句,生动描绘了江南女子的优雅形象,四尺的裙子象征着她的端庄与美丽,而荡秋千的画面,则传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最后一句“昨日老人曾见久潸然”却让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变得沉重,老人目睹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对过往的感伤,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细腻描写,表达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幸福时光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永和年”代表什么?
诗中“无处望新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描绘的江南女子有什么特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