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舒乡

《题舒乡》

时间: 2025-07-27 20:38:04

诗句

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38:04

原文展示

题舒乡
作者: 曹邺 〔唐代〕

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柳色湖光好相待,我心非醉亦非醒。

白话文翻译

如果我能获得像鸱夷子那样的功名,我一定会想要乘船游览洞庭湖。
湖边的柳树和湖水的景色如此美好,我的心情却不是醉酒,也不是清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鸱夷子:指的是西汉的名将,象征着高远的功名与理想。
  • :打算、想要。
  • :漂浮、游荡。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
  • 柳色湖光:描述了柳树的绿色和湖水的光泽。
  • 非醉亦非醒:形容一种恍惚的状态,既不清醒也不完全醉倒。

典故解析:
鸱夷子在古代文人中常被用来象征成就与理想,诗中提及其名,表明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同时,洞庭湖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常被文人墨客吟咏,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少有名气,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在舒乡的游历中,正值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思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困惑。

诗歌鉴赏

《题舒乡》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通过对“鸱夷子”的提及,传达出一种对伟大理想的向往,暗示了作者希望获得像鸱夷子那样的成就。然而,随后的句子则转向了现实的反思,作者虽然想要泛舟洞庭湖,享受自然之美,却又陷入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柳色湖光”描绘了湖边春日的美丽景象,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我心非醉亦非醒”则表达了一种模糊的心理状态,既不全然陶醉于自然之美,也不完全清醒于功名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名若及鸱夷子:表达了作者对成功的渴望,设想如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 必拟将舟泛洞庭:想象自己乘船游览洞庭湖,以此作为理想生活的象征。
  • 柳色湖光好相待: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
  • 我心非醉亦非醒:揭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功名比作鸱夷子,传达理想的崇高。
  • 对仗:如“柳色湖光”与“非醉亦非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把湖光与柳色拟人化,表现其与人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困惑,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鸱夷子:象征理想与成功。
  • 洞庭湖: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向往。
  • 柳色:寓意生机与希望,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鸱夷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理想与成功
    C. 自然风光

  2.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上海
    B. 湖南
    C. 北京

  3. “我心非醉亦非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完全清醒
    B. 恍惚的状态
    C. 深度沉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相见欢》 by 李煜

诗词对比:

  • 曹邺的《题舒乡》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矛盾,而后者则侧重对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江城子·草堂潇潇淅江头 江城子 听歌 江城子 端阳人,牧稀、荩生、约真、钝子携酒肴聚饮于此,赋此志影 江城子(再送卢倅) 江城子 题邹九揖像 江城子 分虎方对客饮予归自颍上 江城子·海棠风韵玉梅春 江城子 咏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自报公议 峣峣易缺 工时 车字旁的字 了身脱命 为乐 屮字旁的字 吟债 桃夭新妇 秋月春风 幾字旁的字 包含骗的成语 首字旁的字 抉目吴门 课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