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45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作者: 黄公绍 〔宋代〕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每年社日时,我都停下了针线。
怎能忍心看到双飞的燕子?
如今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我独自一人还在那乱山深处,寂寞地待在溪桥边。
春天的衣衫已破,谁来为我缝补?
泪痕满面,点点滴滴。
落日西沉,我在芳草岸边卸下马鞍。
花儿无人佩戴,酒也无人劝饮,醉了也无人来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公绍是宋代的词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感受到春日的生机与对往昔的怀念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春日美好时光的感伤与孤独。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追忆。开头的“年年社日停针线”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社日的习俗与缝纫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怎忍见双飞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双飞的燕子是春天的象征,然而在诗人眼中,却成了离别的象征,令人唏嘘。
随着“今日江城春已半”,时间的流逝显得尤为残酷,春天的美好已过了一半,而诗人依然孤身于“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这种孤独感愈加显著。诗中“春衫著破谁针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悲哀:破衣无人修补,情感无人倾诉,生活的困顿使得诗人无法再享受春天的美好。
结尾处,落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花无人戴、酒无人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被遗忘。整首词在描绘春日的同时,更多地是对人情冷暖的细腻感悟,透过春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意象,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年年社日停针线”中的“社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落日解鞍”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孤独感,但她的笔触更加柔和细腻,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相比之下,黄公绍的《青玉案》则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激烈,反映出其内心的痛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