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1:44
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
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
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
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
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
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
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
一朝逢纠谬,三省竟无虞。
白简初心屈,黄纱始望孤。
患平终不怒,持劾每相驱。
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诱言虽委答,流议亦真符。
首夏方忧圄,高秋独向隅。
严城看熠耀,圜户对蜘蛛。
累饷唯妻子,披冤是友于。
物情牵倚伏,人事限荣枯。
门客心谁在,邻交迹倘无。
抚襟双涕落,危坐日忧趋。
圣旨垂明德,冤囚岂滥诛。
会希恩免理,终望罪矜愚。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1:44
移禁司刑
作者:沈佺期 〔唐代〕
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
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
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
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
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
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
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
一朝逢纠谬,三省竟无虞。
白简初心屈,黄纱始望孤。
患平终不怒,持劾每相驱。
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诱言虽委答,流议亦真符。
首夏方忧圄,高秋独向隅。
严城看熠耀,圜户对蜘蛛。
累饷唯妻子,披冤是友于。
物情牵倚伏,人事限荣枯。
门客心谁在,邻交迹倘无。
抚襟双涕落,危坐日忧趋。
圣旨垂明德,冤囚岂滥诛。
会希恩免理,终望罪矜愚。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在过去,我曾经参与乡里的赋税工作,中年时也曾身处官途。年轻时,我曾学过历史,白头时却未能成为儒者。天子发布了新的法令,百姓却无从依赖。散落的木料仍在修缮房屋,弱小的飞鸟急于扶助。宠爱超过了乘坐的仙鹤,荣耀超越了吃稻鸭。游走于画省的人有什么功绩,治理黄枢的人又有什么德行?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感到羞愧,心中倾诉的事物却是远大的计划。盗取泉水难以解渴,恶树也不值得寄托生命。任凭直言会遭到多方毁谤,安身立命却又少有随从。一朝遭遇不公,三省竟然无忧。白纸上初心被屈折,黄纱上开始孤独的期望。得志时总不生气,持劾时却常被驱赶。埋藏剑的人谁能辨别,偷金者自我诬蔑。诱人的言辞虽然委婉地回答,流传的议论也确实是正确的。初夏时我忧虑监狱,高秋时我独自向墙角。严密的城墙闪烁着光辉,圆形的窗户对着蜘蛛。累赘的费用只靠妻子和孩子,冤屈是朋友的代言。人情的牵绊与伏惟,人事的荣枯是有定数的。门客的心思又在何处,邻里的交情又是否真实。抚摸衣襟双眼泪落,危坐时心中忧虑不断。圣旨传达了明德,冤屈的囚徒岂能随意杀戮。希望能够得到恩典免于惩罚,最终期待罪行能够得到宽恕。司寇应当哀叹监狱的苦,台庭幸得能怜悯冤屈。汉皇的虚假诏书上,或许会有报恩的珍珠。
沈佺期(约710年-约785年),字子云,号青莲,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贬谪而流亡。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人生哲理及政治时事。
《移禁司刑》写于沈佺期任职于禁司时,表达了他对官场腐败和冤屈的深切感受,反映出他心中的无奈与愤懑。
《移禁司刑》是一首深刻透彻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懑。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身处官场的人的复杂心理。开篇即以“畴昔参乡赋”自述过往,展现了从年轻时的热忱到中年后身处官途的惆怅。接着,通过“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表现了百姓在新法令下的无奈,暗喻官场的冷酷与无情。
此外,诗中“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之句,深刻揭示了人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无奈,表明了人们在绝境中寻求生存的渴望。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控诉。最后,诗人以“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结束,令人深思。这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生态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期盼,表达了对正义和恩德的向往。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正义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一个在困境中挣扎与无奈的心灵。
选择题:诗中提到“天子开昌箓”,这表明了什么?
A. 政治的稳定
B. 政治的动荡
C. 诗人的理想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B
填空题:诗中“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意指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汉皇虚诏上”暗示了政治的真实情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