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刘表庙

《刘表庙》

时间: 2025-05-06 19:31:59

诗句

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

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

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

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

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1:59

原文展示:

刘表庙 李廌 〔宋代〕

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 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 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 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 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白话文翻译:

进入东郭门,我来说拜祭景升的墓。 墓旁的树木半已枯槎,静静地立在晨雾中。 在国家尚未分裂之时,内部纷争阻碍了天命的步伐。 呼唤苍天又有何用,龙卧在那里独自不顾。 曲折的檀溪水,黯淡的蔡州路。 登上楼台想要排遣忧愁,请看王粲的《登楼赋》。

注释:

  1. 东郭门:指城东的城门。
  2. 景升:刘表的字,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军阀,统治荆州。
  3. 枯槎:枯死的树枝。
  4. 鼎国:指国家,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
  5. 萧墙:指内部纷争。
  6. 梗天步:阻碍天命的步伐。
  7. 呼苍:呼唤苍天。
  8. 龙卧: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
  9. 纡余:曲折。
  10. 檀溪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11. 黯惨:黯淡凄凉。
  12. 蔡州路:地名,今河南境内。
  13. 仲宣赋: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字仲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zhì),字方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在拜祭刘表墓时所作,表达了对刘表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人才隐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表墓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一句,以枯槎和晨雾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静谧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刘表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后文通过“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才隐逸的无奈和忧虑。最后以“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作结,借王粲的《登楼赋》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1. “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诗人进入东郭门,表达了对刘表的敬仰之情,前来拜祭其墓。
  2. “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墓旁的树木半已枯槎,静静地立在晨雾中,营造出一种凄凉、静谧的氛围。
  3. “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在国家尚未分裂之时,内部纷争阻碍了天命的步伐,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4.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呼唤苍天又有何用,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才隐逸的无奈。
  5. “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曲折的檀溪水和黯淡的蔡州路,象征着时代的曲折和凄凉。
  6. “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登上楼台想要排遣忧愁,借王粲的《登楼赋》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修辞手法:

  1. 拟人:“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中的“冥冥立”赋予了墓树以人的姿态,增强了诗的意境。
  2. 比喻:“龙卧独不顾”中的“龙卧”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
  3. 对仗:“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中的“纡余”与“黯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刘表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墓树、晨雾、檀溪水、蔡州路等意象的运用,抒发了对国家动荡、人才隐逸的忧虑,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1. 墓树半枯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2. 冥冥立晨雾:营造出一种凄凉、静谧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刘表时代的怀念。
  3. 呼苍复何用: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忧虑。
  4. 龙卧独不顾: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反映了人才的流失和时代的悲哀。
  5. 纡余檀溪水:象征着时代的曲折和凄凉。
  6. 黯惨蔡州路:反映了时代的黯淡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景升”指的是谁? A. 刘表 B. 刘备 C. 刘璋 D. 刘繇

  2. “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中的“龙卧”比喻什么? A. 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 B. 龙在天上飞翔 C. 龙在水中游泳 D. 龙在山中休息

  3. 诗中提到的“仲宣赋”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王粲 B. 曹操 C. 曹植 D. 王维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粲的《登楼赋》:与诗中提到的“仲宣赋”同为抒发忧国之情的作品。
  2. 杜甫的《登高》:同样是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1. 李廌的《刘表庙》与王粲的《登楼赋》: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忧国之情,但李廌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 杜甫的《登高》与李廌的《刘表庙》:两者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全宋诗》:收录了李廌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2. 《王粲集》:收录了王粲的诗文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登楼赋》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3. 《杜甫全集》:收录了杜甫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山中即目二首 山村 泉州紫极宫寿星殿古桧诸葛机宜同赋 裘司直见访留款 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 秋日 萍乡县圃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举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 舂陵道上 江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情练达 貝字旁的字 谨终如始 手条 惊采绝绝 包含橐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从殉 漭滥 通达 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拦词 快心满意 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难分难解 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