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4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46:58
送皇甫曾赴上都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东游久与故人违,
西去荒凉旧路微。
秋草不生三径处,
行人独向五陵归。
离心日远如流水,
回首川长共落晖。
楚客岂劳伤此别,
沧江欲暮自沾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惆怅与思念。诗中提到,东游的时光已经久远,与朋友的相聚已经离去,西边的荒凉旧路显得格外幽微。秋天的草木在三条小路上不再生长,行人独自向着五陵(古代陵墓所在的地方)归去。离别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深重,就像流水一样无法回头。回首望去,川流依旧,夕阳正慢慢落下。楚地的游子怎能因这种别离而忧伤呢?就算沧江欲暮,水波也会沾湿衣襟。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生于唐肃宗时期,曾任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人生经历丰富,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长卿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愁别绪。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
《送皇甫曾赴上都》是刘长卿在送别友人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惆怅。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东游的久远与西去的荒凉,突显出离别的悲伤感。开头两句“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中,诗人将自己与朋友的关系用时光的流逝表示出来,仿佛时间将他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而即将踏上的路则显得更加孤单,增强了离别的苦楚感。
接下来的两句“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则以秋草的枯萎象征着离别后的凄凉,行人孤身前往五陵,生动地描绘了朋友远行的情形,令人感到无尽的伤感。后面的“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则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加深,离别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沉重。
最后的“楚客岂劳伤此别,沧江欲暮自沾衣”则是对离别的哲理思考,尽管离别让人伤感,但生活仍会继续,沧江的水流仍在向前。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深刻地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情感,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伤感,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游久与故人违”意指什么?
A. 朋友的聚会
B. 长时间的离别
C. 旅游的愉快
D. 故乡的归属
“离心日远如流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D. 排比
“楚客岂劳伤此别”的意思是?
A. 楚地的旅人不应因离别而感到伤心
B. 楚地的旅人很伤心
C. 离别是必然的
D. 旅人要珍惜每一次见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刘长卿的《送皇甫曾赴上都》更加注重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侧重于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