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6:31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
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
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
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
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
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
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在丹阳郡旅途中,遇见康侍御的召募,顺便告别岑单父。
旅客的心情在暮色中千里遥远,回首间烟花绚烂。
楚水的渡口勾起归乡的梦,春江水与故园相连。
身在他乡的人思念着祖国,敌人窥伺着中原。
胡马暂时为害,汉人的忠臣却多有负恩。
书信朝夕飞往,海内外风尘弥漫。
双鬓已经白了,孤舟上心中自有说不尽的情感。
绣衣的人从此而来,汗马之功是宣王的命令。
忧愤激励着忠勇,悲欢动荡着百姓的心。
南方的徐州争着赴难,士兵如云集聚。
倚剑望向太白山,洗兵于海门之畔。
故人也在沧洲,少别的情景让人心伤。
积翠下的京口,归潮落在山根。
如何能在天外的帆影中,又见此波上的尊?
空使我在想念中,莺声催促着泪痕。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道隐,唐代诗人,号称“诗中有画”,以写景抒情和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正值战乱之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朋友的别离之情。诗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与唐代的边境战争、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刘长卿的《旅次丹阳郡》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古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旅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篇以“客心暮千里”引入,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回首烟花繁”则描绘了眼前的繁华与内心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带出一种无奈与哀伤。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楚水”、“春江”等,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羁人怀上国”,展现了身为异乡游子的深切情感,感受到了外敌对故国的威胁。接着,“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更是流露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与对忠臣被遗忘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缅怀,又有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最终在“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中达到情感的高潮,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与无奈的心境。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沉郁而饱满的情感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诗中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刘长卿的号是什么?
A. 道隐
B. 长卿
C. 清风
答案:A
诗中提到的“胡马”代表什么?
A. 友好
B. 外敌
C. 战马
答案:B
诗中“双鬓日已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年轻
B. 伤感
C. 快乐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